by editor | 9 月 15, 2021 | 食
時序入秋,又到品嘗鮮蚵的好時節。牡蠣俗稱蚵仔或是蠔,因為富含蛋白質與鐵、鋅等微量礦物質,加上濃郁獨特的海洋風味,成為全球主要的養殖貝類之一。 蚵鄉日常風情畫,生活的藝術 台灣屬於亞熱帶氣、海水溫暖,加上洋流交會帶來豐富有機質,造就了得天獨厚、適合牡蠣生長的環境。文獻記載,台灣早在荷蘭人統治時代就開始養殖牡蠣,而養蚵成為本島中西部重要漁業活動則是近200 年的事,目前蚵仔主要產區為台南七股、嘉義東石、雲林台西、彰化王功,澎湖、金門等離島也有牡蠣養殖。...
by editor | 7 月 15, 2021 | 食
全台新冠疫情三級警戒4度延期,病毒無情,我們除落實防疫衛生習慣,透過運動和正確飲食來增強個人免疫力,更是對抗病毒、確保健康的不二法門。 羊肉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1、B2、E、鐵、鈣等營養素,並且富含年長者容易缺乏的維生素B12,脂肪與膽固醇含量也低於豬肉與牛肉。而以中醫觀點來說看,羊肉味甘不膩、性溫不燥,是很好的養生食材。 炎夏溫補,就靠羊肉這一味去溼暖胃...
by editor | 5 月 19, 2021 | 食
風乾食材是利用低溫與長時間醞釀的美味,不僅保有食材的營養,更濃縮了食物的風味,在科技不如現今的時代,更是儲存食物的方法之一。東西方的飲食習慣雖大相逕庭,卻不約而同都以此道炮製各種美食,這些運用了風之力的食材,擁有讓人難忘的好滋味。 日式風乾食材海味極大值...
by editor | 5 月 17, 2021 | 食
虱目魚又叫海草魚、虱麻魚、安平魚,是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水域的魚類,牠體型修長,有著流線的體型與分叉尾鰭,全身覆蓋著細小圓鱗,身體背部青綠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覆蓋著霧狀脂眼瞼的大眼睛,尤為虱目魚容易識別的外觀特徵。 舉世第一,台灣虱目魚完全養殖 台灣從400年前即有養殖虱目魚紀錄,「鳴螿幾日弔秋菰,出網鮮鱗腹正腴;頓頓飽餐麻虱目,台人不羨四腮鱸。」1763年,跨海來台任官的福建建寧縣人朱仕玠所創作的詩,便道盡當時已是養殖魚種的虱目魚與台灣人生活間的美味牽繫。...
by editor | 4 月 26, 2021 | 食
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生存,必需採集鮮果、狩獵捕魚取得食物維生,到後來為了保存食物,而發展出許多種不同的技法,除了能夠在不易取得食材的季節仍有食物裹腹,也因為這些技法發現讓食物擁有多變風味的方式。這些最原始的技法,「風乾」就是其一,除了不易腐壞、也更方便攜帶。 一直到現在,東西方國家各有不同的風乾美食,有其獨到處理方式。擁有幾千年歷史文化的華人飲食文化,舉凡「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都能拿來入菜,在食材的處理上自有絕妙之處。 中式美食取材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