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房】跟著名家尋旅!散步中的台灣建築再發現

【小書房】跟著名家尋旅!散步中的台灣建築再發現

Foreword 建築是承載、支持人們生活的容器與場域,也是身體近旁的親密存在,甚至可以說是我們的生活本身……建築旅人/詠者的謝宗哲,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博士的背景,讓他喜歡思索如何自不同的角度出發來參與建築、思考建築,在《散步中的台灣建築再發現》一書裡,謝宗哲分享透過生活中的「散步」,在刻意的「慢」裡重新凝視探索,無論經典抑或是正進行中的近代,一直陪伴在你我身邊的「建築」,也可以成為一場尋求救贖與自由的希望之旅。   以六角形作為主題的前衛建築基地 高雄海洋流行音樂中心...
【李芝瑜專欄】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身為Scarpa迷的建築探訪

【李芝瑜專欄】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身為Scarpa迷的建築探訪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藝術中心館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虛擬實境與偏鄉實構築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Opal Award國際評審外,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學術發起人暨總顧問。...
【李芝瑜專欄】第18屆威尼斯雙年展 未來的實驗室

【李芝瑜專欄】第18屆威尼斯雙年展 未來的實驗室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藝術中心館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虛擬實境與偏鄉實構築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Opal Award國際評審外,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學術發起人暨總顧問。...
【李芝瑜專欄】愛上越南,從建築、人文到美食的享樂體驗

【李芝瑜專欄】愛上越南,從建築、人文到美食的享樂體驗

About 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藝術中心館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虛擬實境與偏鄉實構築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Opal Award國際評審外,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學術發起人暨總顧問。...
【櫞椛文庫館長選書】空間像是一首詩,每一處留白都有自己的聲音

【櫞椛文庫館長選書】空間像是一首詩,每一處留白都有自己的聲音

About林廷璋 作家,私人圖書館「櫞椛文庫」館長。熱愛各種形式的閱讀,相信文字的力量,同時也懷疑所有的真理與真實。   傳統宮殿的古石牆,化為間隔過去與現在之間的景深;洋房屋外的那級階梯,染上了離別和感傷的氣味;打在傘面上不規則的雨,傘下是聆聽雨聲最棒的音樂廳;倘若在街角的某盞路燈下,再擺上一張椅子,沿著夜幕垂降的邊緣,路燈的光暈與電線桿以極其幽微、自然的方式,創造出富有浪漫氛圍的特殊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