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讓悲劇再次上演,台灣的耐震設計規範,其實也隨著國際建築結構的抗震研究的演進而不斷修訂,基本上抗震設計都會依循「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為指導原則,對於上部結構計算靜力與動力的分析,以及基礎所座落的土壤性質、液化程度判定等標準,都有明確的法規要求。因此只要是在921大地震之後設計的建案,無論是否有隔制震系統,只要符合新制的耐震設計規範,原則上都有良好的耐震力。

 

要有良好的耐震力,取決於是否符合規範,但要符合規範,不僅前期的設計很重要,施工品質更重要,施工是設計的實踐,實踐能力不夠好,無法確實將構思完整表達,便無法將縝密的思考落實在建築上。

 

耐震的鋼骨材料

比起鋼筋混凝土,鋼骨材料更具韌性,因此在921大地震後,台灣的高樓建築大量使用鋼骨構造。但鋼骨構造能否有效發揮,關鍵就在於鋼構的樑柱接頭區域是否有確實施工,所以施工前,必定要先以電腦模擬整體構架,連每處接頭焊接區域的形式、角度、切削都要先建立模型,才能避免任何耐震力的阻礙。

 

引入BIM技術

 

過去的房屋興建過程,經常會遭遇到因為繪圖技術和電腦軟體技術的問題,導致轉檔後圖形出現錯誤、或因為2D描繪方式造成圖面修改時,無法完整修改某些角度跟細節,導致施工現場無法正確施工的狀況。因此近10年來,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被認為是能夠改善上述狀況的絕佳工具。

 

透過BIM技術的導入,就能將每一根構建的鋼筋繪製於模型中,讓現場施工人員可以明確了解耐震的細部構造如何組成,像是樑柱主筋的確認、續接器的檢查、箍筋繫筋的配置、鋼筋彎勾的角度,均是鋼筋施工的重點工作,尤其樑柱接頭區及柱圍束區,或者是特殊的BRB鋼構位移型制震裝置等,也都需要反覆觀察模型,才能確保施工的表現。

然而截至2018年為止,BIM技術尚未完全在台灣普及,僅有少數企業有在使用。如根基營造

 

三級品管制度

 

過去台灣總要遭遇強震,才會震出大樓偷工減料的問題,讓外界震驚原來會有建商偷工減料,台南維冠大樓的悲劇歷歷在目,事後便有相關單位提出「三級品管制度」因應品管漏洞的問題。

三級品管制度,過去用於公家機關採購之工程,也被稱為「公共工程三級品管制度」,要求承包商先自主進行品管(一級施工品質管制系統),再由主辦工程單位查核(二級施工品質保證系統),最後再由工程會及工程主管機關驗證稽核(三級施工品質查核機制)。但民間建案組織架構與公共工程不同,缺乏最後一關的公正品管機制,因此僅能仰賴營造單位的良心。

 

以根基營造為例,由於其承攬範圍包含公共工程及民間建案,因此有能力採用三級品管制度,在民間建案方面,由承包商自主檢查,再由根基營造工程師二級品管並採取100%查驗,最後再交由公司總稽核室擔任三級品管,進行抽查及稽核。

 

對此,一般民眾未來若有購屋的機會,除了關心售價、地段和設計,也該多多了解建設公司的背景,才能為自己增添更多保障喔!

 

 

撰文/郭可侯、邱鈺玲

攝影/林昭宏、許家華

圖片提供/冠德建設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