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模工法予人第一印象就是環保、質樸、內斂。

所謂「清水」,是以水泥漿流動性態體,透過設備灌漿於模板,經由水分吸收硬化的水合作用維持硬度,進而形成建物的結構。一旦完成拆模工序後不再進行表面其它裝飾,主要展現原始質樸的顏色為其特色,因此清水模的澆注作業完成後沒有修正的機會,對於營造工程來說是一大挑戰!

根基營造在採用清水模工法之前曾遠赴日本,實地走訪安藤忠雄的作品案例。觀摩大師作品後,還花了半年以上的時間尋訪台灣專業模板廠商,從試作過程中觀察工法是否細緻?品質是否精良?到了正式施作階段,選用花蓮和大陸兩種泥沙按一定比例混合,搭配調配後的特殊藥劑,才通過色澤和質地的檢驗。平均而言,完成一棟清水模混凝土建築,需要花費比一般建築多三倍的的時間,主要是水泥漿的品質受到環境溫度及濕度的影響,就算人力再多,天候不能配合的話,也無法趕工。

至於清水模建築美學,來自於模具化的概念,所有分割線都要與模板的力學性質相符。一般模板規格是三十公分,若要調整的話,則需要經過特殊設計搭配特別工法,外牆分割的尺寸都必須重新設計再修正,否則會影響建築物的整體外觀。另外,模板與模板間的樓層接縫處也要確保密合,不然線條歪斜影響外觀,牆內泥沙也會逐漸外溢;其他像是模板預留明縫、蟬縫等瑣碎工項也需要一一檢視確保。

清水混凝土彷彿是素淨的舞台布幕,足以展現自然光影的流動,低彩度的石頭往往能夠襯托建築之美,其他像是不銹鋼金屬構件或是鋁的原色等,也都相當合適,搭配起來有不同的效果,在細節當中不經意流露出不同凡響的品味。

Via 居心誌No.003

Text / Sylvia Chung

Photo / 許家華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