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旅行,是一場與世界的對話。而建築人與設計師,總在途中尋找線條與光影交織的靈感之所。與誰同行、因何啟程、在哪裡停留──每段旅程都是一頁設計的註腳。今年,我們拾起他們記憶中的風景,編織一份旅行清單。跟隨他們的眼睛,去感受一個地方如何靜靜說話,如何啟動心中的空間想像。
從「匠吐司」、「永心鳳茶」到「馬祖國際藝術島」,IF OFFICE創辦人暨創意總監馮宇,總能深入日常,精準捕捉大眾共鳴。在旅行中,他也將這份觀察的敏銳,延伸至異地街道與生活場景,建立起一套屬於設計師的日常旅行學。
把旅行變成日常,設計思維走入街道與生活
對多數人而言,旅行是非日常的存在。但對馮宇來說,理想的旅行,是「盡量把它變得像日常的東西。」
他最熟悉的旅遊地點是日本,曾旅居一年,幾乎每年都會再訪,熟悉到幾乎不需要觀光指南。這份親近感,也讓他能以生活的步調,輕鬆編排超過一周行程,在有廚房和洗衣機的住處準備早餐、安排行程之間的緩衝空間,「彷彿在那邊過生活,而不是去『觀光』的感覺。」
在日本旅行,午間的日常儀式,是與家人在公園野餐,從奈良公園到日比谷公園,處處留下了家庭回憶。有時則走進熟悉的連鎖咖啡店,觀察當地人的日常節奏。帶著女兒旅行,也讓他重新思考旅行的意義──「主要是帶家人出去,還是想創造一個家族的記憶。」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片刻,最終累積成珍貴的生命紀錄。

↑馮宇表示,在日本旅行時的午間日常儀式,是與家人在公園野餐。(圖為日比谷公園)
設計師的深夜自由時光,在超市觀察世界
夜深人靜,是馮宇最自由的時刻。他喜歡一個人去逛超市,認為那是設計師最好的美術館。「我覺得超市是最好的美術館,是設計師的美術館。」他直言,美術館裡的設計未必能活在商業市場,但能在貨架上生存的商品,肯定經得起千錘百鍊。
即使只是一瓶養樂多,在馮宇眼中也蘊藏諸多門道:「你可以看包裝的美感、現在流行的風格與喜好,感受到當下的商品趨勢。然後你會去深挖,為什麼這些品牌要推出這些產品?市場飽和時如何以差異化突破追求?」
一瓶10秒鐘喝完的飲品,背後是精準的資訊傳達與策略設計。它被放在哪個貨架、隔壁有哪些競品、視覺如何脫穎而出──這些都能被一雙設計師的眼睛讀出來。旅行中的馮宇,並沒有「度假」,而是把設計思維滲透進日常觀察裡。

↑夜深人靜,馮宇喜歡一個人去逛超市,認為那是設計師最好的美術館。
從日常看非日常,旅行是另一種設計現場
這樣的觀察方式,也反映在馮宇對城市與地方的理解。參與台北市、馬祖、嘉義等地的公共設計專案時,馮宇深知「局外人」視角的價值──惟有進入在地生活脈絡,才能真正挖掘出有機的設計線索。
以馬祖國際藝術島為例,將當地人習以為常的風景,透過攝影與構圖放大為美麗的日常風景,「試著把他們的日常非日常化。」馮宇認為,正因為自己是局外人,反而更能敏銳地捕捉這些特質。
有時,旅行中不經意的瞬間,足以成為設計觀或人生觀的轉捩點。某次在銀座街頭,馮宇目光停在櫥窗裡一只機械錶上,從來不戴錶的他竟被深深吸引。就在他專注凝視之際,設計師Jasper Morrison騎著單車從旁經過,演員安達祐實擦肩而過,這一連串巧合像一場靜謐的暗示。「那一刻我突然覺得,該長大了。」他表示,從那以後,穿著打扮不只是個人風格,也應是一種體面與尊重,一種對他人與自己負責的設計。

↑銀座街頭偶遇啟示,一只機械錶讓馮宇領悟:穿著不只是風格,更是對他人與自己的尊重。
另一個轉捩點,是帶女兒前往迪士尼的經驗。他從中思索:迪士尼為什麼好玩?美國為何強大?答案是,美式文化擅長創造人性共同點。《玩具總動員》的特效雖然今天看來有些過時,但故事本身仍足以令人感動。「太愛自己的國家,就做不出這樣的作品。」這同樣適用於商業設計──能夠掌握人性,才是真正的設計贏家。
最好的設計,不見得要創造全新的事物,而是能在既有事物中,看見新的角度。旅行也是如此。對馮宇來說,真正打動他的,往往不是新景點,而是老店還在、街角咖啡香仍存、公園裡的孩童嬉鬧聲。
「總之,我希望自己不要變成那種一板一眼的觀光客。」他半開玩笑地說。在日常中發現非日常,在平凡裡看見不凡。這樣的旅行,不只是一場移動,更是一場關於感受與理解的旅程。

↑不做一板一眼的觀光客,馮宇在平凡日常中發現不凡,讓旅行成為一場深刻的感受與理解之旅。
Text/林蔚秦
Photo/王文廷、張浩瑋、photoAC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