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生活的質感是由細節構築而成,好設計也不是僅可遠觀的藝術品。2024年,《居心誌》推出全新單元「日用好設計」,邀請各界達人以獨到的眼界經驗與美學觀點,分享他們的生活用物學以及親自挑選、覺得好用的日常小物5選,讓更多人深切感受:美學不是陽春白雪,而是日常所見所得,進而習得如何藉由設計改變生活、豐富生活的趣味與歡喜。

 

歷經各大時裝周的奔走、時尚雜誌國際中文版總編輯的洗鍊,過去30年盧淑芬(乖總編)遊走於時尚最前線。轉身離開地表上最為炫麗奪目的產業,如今的她,以大學教授與獨立策展人身分在繁華後回望日常,才發現那些能夠走入生活、日常相伴的器物,未必得精雕細琢、千錘百鍊,「細細整理過後才發現,原來我在選擇時,心裡一直有某種共同的美感邏輯。

 

器物之中尋回生活溫度

工作時的盧淑芬,追求創新與嚴謹不只是習慣,更是出於對專業的要求與尊重。「時尚媒體的節奏快、壓力大,步調往往快到來不及想。」她坦言,在高速的工作節奏裡,其實不太能靜得下來。」或許就像那句經典廣告詞「世界愈快,心則慢。」當下意識地追求著某種平衡,挑選生活器物時,唯有手感、溫度,有故事的物件,才能走入她的日常之中。

在巴黎一區購得的黑陶白釉杯,盛裝的不只是飲品,而是巴黎街角咖啡館的氛圍與時尚工作的記憶;由藝術家友人創作的陶藝作品,不僅喚起童年與貓咪的回憶,也以巧妙的平衡感讓她有所共鳴,就連一枚購於日本、由當地養老院居民繪製的陶盤,隨意的形狀與隨性的用色,也能讓盧淑芬感受到素人陶藝家自由揮灑時的自得之樂。

「當年攻讀服裝設計,就是因為我很喜歡動手做東西。不論是精心設計、或是讓創意成型後送給喜歡的人,整個過程都讓我非常著迷。」近年盧淑芬策畫了許多結合傳統工藝資產的大型展覽,以策展人的角度再次感受到文化透過手作、編織、刺繡等手法留下的厚度。「在如此快速的時代,人們反而更希望能與他人之間有某種連結,這也是讓我愈來愈珍惜手工與溫度的原因吧。」

那些甚至有點「不完美」的平凡器物,透過反覆使用與情感投射,對盧淑芬而言格外親近與動人。有了它們的長久伴隨,點點染上歲月的印記、乘載了不同階段的心情與故事,陪伴她走過工作高壓與日常轉換的節奏,於生活的縫隙中,安放片刻的呼吸。

 

共生於日常的溫柔習作

雖然不刻意作大量考證或研究,盧淑芬總會在日常中隨機的累積、探索心儀事物的文化脈絡與故事。談及曾經造訪minä perhonen京都旗艦店,看著皆川明的想法從布料、服裝延伸至空間的經驗,彷彿一層層打開設計師的心靈地圖。「原來他喜歡讀的書是這些、原來他創作的脈絡是這樣,我喜歡有機地加強自己對於一個設計師或品牌的認識,這樣才有趣,也是我最喜歡的方式。」

盧淑芬認為,大自然是養成美感最好的老師。「隨手取景,自然界中任何角落的配色,都是最和諧的。」然而現代人距離自然實在太遠,看展和閱讀或許是更容易的路徑。「一場展覽就像一本立體的書,有系統性、有故事線,也讓人不得不放慢腳步,走進物件與自己的對話。」

今年3月,台灣首次呈現布爾喬亞的大型展覽──「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其中的雕塑作品《修剪造型IV》帶給盧淑芬莫大的震撼。從一側觀看是歡快女孩的雕塑,轉到背面卻是斷肢與拐杖,「那一瞬間我突然懂了,所謂與作品之間的對話是什麼!」眼裡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創作者的感觸與直覺也未必與作品說明上的論述相同。「我們往往因為資訊太多而忽略感受力,看展覽就是一個很好的沉浸式訓練。」

從高壓快節奏的時尚媒體轉身,緩步走入不同於以往的節奏之中,盧淑芬更享受在與美好的人事物之間建立獨一無二連結的真誠與美好。「最重要的還是要回歸自己,換一個角度去發現與接觸,就會有許多驚喜。」這些令人愉快的驚喜,就像小王子與狐狸的相互馴養,隨著時間的累積與彼此的相伴,有了無可取代的意義。

 

【盧淑芬的日用好設計5選】

01 手作陶製花瓶

色調柔和設計簡約的北歐風格陶製花瓶,是插畫家朋友伊萊莎的陶藝創作。「我喜歡它不對稱的造型,厚重的瓶身和極細極細的提把有種舒服的平衡感。」蹲踞在草花之下的胖貓咪圖案,讓盧淑芬想起陪她度過童稚歲月的貓兒,既是獨一無二也是心之所鍾。

 

02皇家哥本哈根唐草盤

「老實說,這組餐盤是百貨公司店員告訴我有1年保固、打破也可以換新,我才買得下手。」每一只唐草餐瓷都是由工匠手繪,作品背後皆有親筆簽名。「開始使用後才發現,每位工匠的簽名風格完全不同!原來看似大眾化的量產商品,工匠也能保有獨特的風格。」在大量製造的物質世界裡,有多少人能留下自己的故事?

 

03素人彩繪陶盤

一次前往日本東北員工旅遊時,購於休息站的意外邂逅。「這是出自老人院陶藝課的隨性之作,每片都不一樣,配色和形體都有種平衡的美感。」淺淺的陶盤適合放片烤麵包、幾塊小點心,是出自素未蒙面的爺爺奶奶手中的日常詩意,也是適合me time的陪伴。

 

04 ASTIER de VILLATTE —黑陶白釉杯

每年前往巴黎時裝周工作時,到Café Verlet喝杯咖啡、再到ASTIER de VILLATTE逛逛,是忙裡偷閒的小喘息。白釉覆蓋黑陶土的杯身上立體呈現溼陶蓋印出的圖案,創造出如薄紗透視及刺繡般的視覺效果,是作為時尚編輯時奔波巴黎的回憶。

 

05皆川明織品筆袋

日本設計師皆川明秉持著「至少延續百年」願景所創設的品牌minä perhonen,親手繪製並與職人合作的天然素材布料,既美觀又有獨特觸感。「朋友告訴我,網路上有人專門用皆川明製作服裝的邊角料作一些有趣的東西,剛好就看到了這個具代表性的刺繡圖案製成的筆袋。」盧淑芬其實捨不得常用,「但看著就很開心。」

 

Text/林蔚秦
Photo/許家華

 

延伸閱讀:

【日用好設計】杜祖業的日用心法五選

【建築大師在台灣】妹島和世:我喜歡創造一個開放的建築,就像城市的一部分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