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瑞典境內的圖書館數量驚人,光是斯德哥爾摩市就有超過40間市立圖書館,其中,1928年完工的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Stockholms Stadsbibliotek),方形結構環抱圓拱形的美麗主體,為斯堪地那維亞新古典主義邁向現代主義建築的里程碑。

由著有《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一書的建築學者謝宗哲帶路,且讓我們走進這間有瑞典最美圖書館之稱的閱讀聖殿,感受被書本宇宙溫柔包圍的視覺震撼。

↑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的空間圖式,後來成為各地圖書館建築的基本原型,廣為世人所熱愛。(《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 1928
宇宙般的閱讀聖殿,北歐現代建築的前奏曲

.建築師| Gunnar Asplund
.從新古典主義邁向現代主義建築的里程碑

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可說是北歐現代建築的前奏曲,由瑞典代表建築師岡納‧阿斯普朗德(Gunnar Asplund)所設計。離斯德哥爾摩中央車站不遠。我在當時氣溫約莫18度的夏日午後,漫步在寬敞的人行道上,遠遠地便可以看到具有震撼力的幾何量體。它臨著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兩條大道之交叉點興建,位於一片舒服的公園之內。以圓柱穿刺方體的單純幾何學形體構成。一方面或許是盤算著為了讓人們在遠方也能清楚識別,另一方面則在立面上施加了來自於古埃及的裝飾性圖騰。單純而俐落的量體構成,似乎可視為一種從新古典主 義邁向現代主義建築的宣告,而這件作品在今日看來,也的確是瑞典邁向現代主義建築的徵候與里程碑。

↑圖書館正面入口以緩坡式的階梯,塑造出前往知識殿堂的儀式性。(《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從臨道路的正面入口以緩坡式的階梯,塑造出前往知識殿堂的儀式性,穿入由巨大落地窗所塑造的入口後,來到一個相對被壓縮的門廳空間,作為與主要的圓形閱覽室空間的過渡與中介。在這裡整理一下情緒與喘息後,接下來將進到更狹小的一道窄門,踩著階梯緩緩上升到巨大的內部之後,是一個會讓人不禁屏息讚嘆的巨大圓柱形閱覽室。書以環狀排列的方式圍繞著這個開架式的超大閱覽室,周圍再配置其他各種空間做出包圍感。明確的空間計畫構成也促成了使用上的便利性。

超大圓柱頂部有一盞圓形掛燈,漂浮在這個超巨大尺度的室內開放空間上空。配合圓柱上部對外所做的長條形開窗,帶進了隱約的自然光,讓這個原本就具有神聖氛圍的圓形閱覽室空間,更增添幾分諾伯–舒茲 (Christian Norberg-Schulz)在《場所精神》(Genius Loci)一書所說的「宇宙般的風景」。進到這個空間的我,除了覺得自己已經淪為阿斯普朗德的建築粉絲外,更深刻體會到一股沐浴在莊嚴空間裡的崇高感。然而,在這些環狀空間通往背後方形閱覽室的那道尺度壓縮的黑色通道中,兩側有兩扇與牆面同樣漆成黑色的小門。可想而知應該是書庫的整理或儲藏空間之類的小暗房,不過,此時村上春樹《圖書館奇譚》裡的某些想像卻闖進了我的腦海。

↑在環狀空間通往背後方形閱覽室的黑色通道,在此同樣可以享受與各種書籍的相遇。(《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這種以圓筒為空間核心的建築系譜,最早或許可以回溯到羅馬時代的萬神殿,以及後來拜占庭教堂與文藝復興/巴洛克時代等帶有穹頂的宗教建築。然而真正比較耳熟能詳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還是昔日孫文先生經常佇足的大英博物館中的閱覽室。不過那些也都屬於18世紀的新古典建築。或許阿斯普朗德在那個時代之風,已轉向新精神的20世紀初、依然憧憬著那些圓筒空間之震撼而使用了這樣的元素。讓人們感受到宛如被宇宙包被與遮蓋下的沉靜,以及環繞在一個求心性的圓弧走道時的奔放、同時享受與各種書籍的相遇。

↑以圓筒為空間核心的建築系譜,讓人們感受到被書香宇宙包覆下的沉靜。(《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這樣的空間圖式甚至成為圖書館建築的基本原型而廣為世人所熱愛。昔日誠品書店中友店由陳瑞憲先生所打造的空間,可以說是某種程度也借用這種空間造形,創造出一個堪稱台灣九○年代末期最為人所熱愛的閱讀聖殿,這或許也能放進此脈絡來加以討論。至於連整個建築外形都與斯德哥爾摩圖書館相似的日本 JR函館車站,或許是單純地對阿斯普朗德建築所做的致敬了。

 

(本文轉載自《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30個旅遊&神遊的療癒景點,享受自然+設計相伴的生活溫度》,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Text/DeerMe
Photo/《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延伸閱讀:

【建築書齋】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

【北歐思潮】北歐設計之父Alvar Aalto晚年巔峰之作:芬蘭廳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