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的住宅不只是風格的形塑,更重要的是空間與動線的配置,如何規劃角落與線面的連貫。無論是藉由動線重整,讓空氣自由地成為室內空間的基礎旋律;或是巧妙地與戶外景致結合,成就令人驚嘆的天然畫作。設計者的巧思將重新演繹居住的可能與美學,創造五感兼具的寫意之家。

逐層架高打破框架限制

由開物設計主持設計的獨棟建築,佇立在台北郊山上,原本室內格局設計不良,造成室內具有大量暗房,外頭雖然有美麗的山景,但卻無法包容進入生活,使得房子空有環境,而居住在內部的人們卻無法暢然享受。

房子的主人夫婦因為年輕時深受日本文化薰陶,特別喜愛日式家屋融入環境的開放特色,因此在改造房子之初,便提出這樣的想法。他們希望創造符合理想的生活情境,同時又不失當代生活應有的便利性,當然,窗外的大把大把美景,自是要恭迎入室。

面對既有建物的現況,開物設計的設計師楊竣淞,在不變更正立面外觀的前提下,為整體空間進行檢討。他發現,建築一樓雖然具有大面窗,但由於窗框下方的女兒牆高度關係,再加上室內深度的軸距較長,讓人感覺被限制在框架內,不僅視野顯得侷促,就連採光也稍嫌不足。

「由於老房子的樓層高度夠,在考慮拓展開窗的思考上,不直接敲除女兒牆,反而是透過地板架高的手法,讓女兒牆消失不見。」楊竣淞採取的作法是透過架高地板與側面新增開口,成功消彌了視野的框架感,而楊竣淞更利用一道龕牆來區隔玄關與客廳,為回家路徑創造長長的引道,呼應日本傳統空間迂迴遊走的動線特性。

將室內轉化為戶外的屋中屋

從客廳向內看,長長的餐桌延伸進入空間的內裡,而楊竣淞又再次將地板架高,在室內創造出一個寬敞的平臺,那平臺銜接著餐桌,成為用餐區的延伸,而拉門後方所隱藏的密室,則是廚房準備區。

透過地板的逐層攀升,楊竣淞將東方建築獨有的二進式動線融入其中,同時也創造出「屋中屋」的錯覺,讓客廳與大自然強烈結合,恍如半室外空間。從1樓引渡到頂樓的樓梯,扶手改以書架取代,視覺效果穿透,且增添空氣與光線的流動感;上下之間,架上陳列的書冊與藝術品也成風景,增添行進動線的趣味性。

楊竣淞將主臥室安置於3樓,而2樓則規劃為客房,提供長輩或親友拜訪留宿之用。考慮到空間使用的多元性,設計師將臥室、起居、浴廁等空間分區,利用透明落地玻璃門、可隱藏的橫拉門等,使空間可以彈性使用,必要時可各自獨立,也能夠打開成為一整層。

另外,頂樓空間的部分,楊竣淞呼應屋頂原有的傾斜結構,利用天花板與燈光創造出立體雕塑感,而兩側木作書牆配合天花板造型起伏,完成了這個現代而不失溫馨的閣樓書房,在房子的深處打造出一處停歇心靈的祕密角落。

 

Text/FunnyLi
Photo/開物設計

 

延伸閱讀:

【學設計】陽臺輕改造 居家的舒心角落

【學設計】廚房水電配置面面觀:格局篇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