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11 月 15, 2024 | 行, 樂
台灣的賞鷹季節在春、秋兩季,多數猛禽為了節省長途遷徙的體力,會尋找上升氣流盤旋至高處,再順風勢滑翔,同時避開或縮短穿越大面積水體的風險,因此盡量沿著陸地飛行。 以赤腹鷹、灰面鵟鷹為例,秋天南遷多依著阿里山山脈,春天北返則循著台灣西部丘陵前進,這也成為尋找觀察猛禽地點的概略依據。(延伸閱讀:老鷹不只是一種鳥!台灣猛禽的季節盛會) 〈屏東〉赤腹鷹齊飛,墾丁的天空詩篇...
by editor | 11 月 1, 2024 | 行, 最受歡迎文章, 樂
位處熱帶與亞熱帶間的台灣,特殊的地理位置與生物多樣性,成為東亞地區遷徙性鳥類南來北往必經的重要中繼補給站,甚至成為牠們季節性居留、繁衍後代的據點。而當期待的秋風吹起,天際出現成群飛羽,候鳥遷徙的季節盛事便將展開,一波波南下的鷹群,擔綱揭開序幕的要角。 老鷹不只有老鷹 這些英挺帥氣翱翔於天際的鷹或隼,在台灣,多數人把牠們統稱為「老鷹」。其實,「老鷹」是生物學家命名為「黑鳶」的一種「鷹」(香港人稱「麻鷹」),用「猛禽」來統稱種類眾多的鷹與隼,甚至用「日行性猛禽」,更為恰當。...
by editor | 9 月 27, 2024 | 行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10月30日 ● 痛快喝湯。 從上趟來就發現,金門小吃極合我味。 總覺和台南小吃有幾分近似:同樣湯水頗多,湯清質潤,味蕾身心皆飽暖;精采者同樣極高比例多在早餐時段,覓尋美味需趁早;還有,海產是此中要角。...
by editor | 9 月 23, 2024 | 行, 居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by editor | 9 月 12, 2024 | 行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因緣際會,與金門的此番相見,整整推遲了超過一年──最早原訂日期應是2022年9月,受金門文化局之邀前往演講,之後再多留幾天開車暢遊。...
by editor | 8 月 30, 2024 | 行
隨著全球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日益增加,旅行的意義不再僅限於走馬看花,現代旅人追求的往往是一場深度療癒之旅,此一趨勢在行程安排和旅宿體驗中,愈發體現。 近來,台灣有不少旅店洞察這股需求,設計出一系列回歸本心的身心體驗活動,無論是在頌缽的和諧共鳴中,於森林漫步的寧靜呼吸裡,或是潛入水底的靜謐深處……旅人得以脫離日常的忙碌與壓力,在遠離塵囂的氛圍中找到久違的內在平和,你將發現一切美好都源於心靈的靜寂,重拾生命的安定與力量。 頌缽音療:讓身心全然沐浴在聲音共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