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新態度】南寮波光市集 由內而外透亮的波浪地標

【市場新態度】南寮波光市集 由內而外透亮的波浪地標

Foreword 生活飲食作家韓良憶在〈遊走在世界的市場裡〉裡曾寫道:「我每到異鄉,抵達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當地人打聽市場在何處。我喜歡逛市場,特別是傳統市場。」市場,承載著豐厚庶民文化與溫暖人情,展現特有的地方風土與味覺記憶。   新竹波光市集位於南寮漁港,結合了海岸風光、市集文化與藝術創意,是當地近年來最具話題性的文創景點之一,為風城帶來一處融合歷史記憶、地方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嶄新場域。   流動線條勾勒水岸風情,開放空間融入自然律動...
【遊台灣】無痕山林,與黃喉貂和平共存第一步

【遊台灣】無痕山林,與黃喉貂和平共存第一步

身手敏捷、移動速度飛快的黃喉貂,是台灣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鮮黃色毛茸茸的外型與可愛的臉讓人過目難忘,會誤以為牠很溫和。事實上,黃喉貂是肉食動物,且通常會三五成群以「群獵」方式出動,經常以捕山羌為食,故有「羌仔虎」之稱。 從前身影神祕的黃喉貂,近年常出現在中高海拔森林遊樂區或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停車場等與人多的地方,透過學者觀察發現有可能是被山林垃圾、廚餘所吸引,其中還不乏登山遊客主動餵食,除了造成黃喉貂生理健康、行為改變、疫病感染等威脅,也潛藏貂與人的衝突危機。   黃昏調查散步日記,與黃喉貂的300次邂逅...
【李芝瑜專欄】建築視角下的全台耶誕場域之美

【李芝瑜專欄】建築視角下的全台耶誕場域之美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看人物】保持距離,就是對草鴞最好的保育

【看人物】保持距離,就是對草鴞最好的保育

今年初2月,一支草鴞巢區監測影片記錄到令人心碎的畫面,草鴞親鳥因多隻遊蕩犬突然出現驚嚇離巢,雛鳥被犬隻從草叢巢中咬出、發出微弱地叫聲,親鳥焦急地在一旁悲鳴,直至犬群離開後趕緊飛回巢中,卻只撿回一動也不動的雛鳥屍體,2日後親鳥帶著屍體棄巢離開。  ...
【李芝瑜專欄】打開台北:拾回城市的情感脈絡

【李芝瑜專欄】打開台北:拾回城市的情感脈絡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遊台灣】追尋空中強者 全台三大賞鷹路線

【遊台灣】追尋空中強者 全台三大賞鷹路線

台灣的賞鷹季節在春、秋兩季,多數猛禽為了節省長途遷徙的體力,會尋找上升氣流盤旋至高處,再順風勢滑翔,同時避開或縮短穿越大面積水體的風險,因此盡量沿著陸地飛行。   以赤腹鷹、灰面鵟鷹為例,秋天南遷多依著阿里山山脈,春天北返則循著台灣西部丘陵前進,這也成為尋找觀察猛禽地點的概略依據。(延伸閱讀:老鷹不只是一種鳥!台灣猛禽的季節盛會)   〈屏東〉赤腹鷹齊飛,墾丁的天空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