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物】溫子先:懂得生活,才能懂得建築與設計

【看人物】溫子先:懂得生活,才能懂得建築與設計

Profile 溫子先 出生在台灣、9歲移民至美國,20世紀90年代前往中國求學,於清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回台於銘傳大學擔任建築系主任,目前為世界十大建築師事務所凱達環球(Aedas)全球設計董事。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培育建築素養,以文化創新傳承(inno-culturiage)作為建築哲學觀。   曾擔任銘傳大學建築系主任的溫子先,多年來與無數年輕建築師交流與合作,十分欣賞對台灣新一代建築人滿懷感情投入設計工作、實踐理想的心意。今年,他受邀參觀銘傳建築畢業製作成果展「不在場製造MADE IN...
【小書房】建築之所以為建築

【小書房】建築之所以為建築

Foreword 人類最初的建築是什麼?日本和洋併置式的住宅樣式是怎麼產生的?建築頑童藤森照信走遍世界建築遺址,博覽東西方建築群,遍訪職人匠師與建築家,經歷各樣建築創作之後,在《建築為何是這樣:藤森照信建築史的解題》書中,以其獨特的觀察、考證與觀點,對東西建築展開無盡提問,逐步帶領讀者深入思考「建築是什麼」,發現「人類與建築」的關係,且獨特「藤森流」文筆的解說深入淺出、幽默詼諧, 即使是一般讀者,也可作為理解建築的入門書。   建築之所以為建築, 地面生成建築物的實在感,使得建築成為建築。...
【看人物】溫子先:建築是城市的語言,訴說理想的未來藍圖

【看人物】溫子先:建築是城市的語言,訴說理想的未來藍圖

Profile 溫子先 出生在台灣、9歲移民至美國,20世紀90年代前往中國求學,於清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回台於銘傳大學擔任建築系主任,目前為世界十大建築師事務所凱達環球(Aedas)全球設計董事。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培育建築素養,以文化創新傳承(inno-culturiage)作為建築哲學觀。   建築從解題出發,深度勾勒出城市的獨到樣貌 執業多年以來,各類型的建築作品遍布全球的溫子先,做過總體規劃、蓋過住宅與辦公大樓,也曾為許多莘莘學子設計了蘊養智慧的校園。然而,很小年紀即赴美的他,對於台灣最深刻的印象,竟是違章建築。...
【小書房】瑠公圳與劍潭古寺尋幽訪勝

【小書房】瑠公圳與劍潭古寺尋幽訪勝

Foreword 身為古蹟界權威「古蹟仙」林衡道的外孫、古蹟學者李乾朗門生,林嘉澍自幼跟隨阿公全台四處探訪,耳濡目染;成年後旅居歐陸多年,為知名歐洲線導遊。4年前因疫情返台,為紀念阿公,循著兒時記憶,再走一次阿公曾帶他去過的地方、吃過的美食。但就在這往返尋踏的過程中,看廟宇美學、吃道地小吃,活潑新想法激盪兒時舊回憶,他也走出屬於自己的足跡……  ...
【明治風流】時光交織的明治風格建築‧公共建築篇(上)

【明治風流】時光交織的明治風格建築‧公共建築篇(上)

Foreword 台灣的多元文化來自於歷史的記憶,多樣性的外來文化與台灣在地融合,成就了別具魅力的樣貌。其中,日本明治時期的建築在台灣落地,是目前保留最多的建築群,這個時代的建築美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台灣的建築與設計,也成為許多後來建築師的美學養分。2024年度,我們以「明治風流」為題,深入台灣建築的內在脈絡。  ...
【識冠德】2024冠德 × 銘傳建築國際講座──手塚貴晴+手塚由比 × 溫子先的對話

【識冠德】2024冠德 × 銘傳建築國際講座──手塚貴晴+手塚由比 × 溫子先的對話

建築師透過不斷的溝通和集合各方力量,實現對環境的理想願景。然而當科技迅速推進、氣候變遷不斷的時代,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由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與銘傳建築系副院長李芝瑜共同舉辦的建築國際講座「手塚貴晴+手塚由比 × 溫子先的對話」,邀請日本建築家手塚貴晴與手塚由比(Takaharu Tezuka、Yui Tezuka),與來自全球十大建築師事務所Aedas(凱達環球)全球設計董事溫子先(Dr. 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