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8 月 2, 2023 | 識冠德, 居
經過百年大疫的衝擊,建築空間元素隨著對抗、適應、共存的步伐展開了新的局面,蓬勃發展的人工智慧領域也為建築帶來了更多刺激與創意。當建築的介面與邊界持續改變中,重新詮釋並重新定義勢在必行。今年度冠德建築沙龍講座以「重譯:重新定義建築空間元素」為題,由曾任銘傳大學建築系主任、現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李芝瑜擔任主持人,致力於推動城市美學運動的她,邀請了邱文傑、林家如和林彥穎等3位傑出建築師,齊聚分享對於建築空間重新詮釋的觀點和創新思維。 邱文傑:勇敢地以非主流的路線,找到適合當代的建築語彙...
by editor | 7 月 19, 2023 | 居
Profile|里埕設計工坊Leechen Studio 2010年創設於金門珠山村,由李秀秀與陳書毅共同主持,從事傳統建築活化與景觀建築設計工作,矢志推動「當代閩南」活化金門古民居;近來也切入地方創生事業,與青年合夥經營村復號商店。作品繁多分布在金門島各處,自宅「里院」,榮獲2014年台灣ADA新銳建築獎入圍、2015年老屋欣力典範賞。 ...
by editor | 7 月 10, 2023 | 居
Profile粘錦成 首位奪得奧林匹亞砌磚金牌國手,積極投入當代磚藝復興及教育,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建築科專任老師,並率領國家級金牌磚砌選手組成「磚家藝術工坊」。近年代表作品有富邦藝術基金會、王大閎建築師歷史建築「虹廬」重建、法鼓山雲來別苑、誠品行旅、雲林豐泰文教會館、西螺服務區等。 ...
by editor | 7 月 6, 2023 | 居, 樂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
by editor | 6 月 30, 2023 | 行, 居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藝術中心館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虛擬實境與偏鄉實構築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Opal Award國際評審外,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學術發起人暨總顧問。...
by editor | 6 月 29, 2023 | 居
在建築師界,普立茲克建築獎擁有其不容挑戰的公信力和影響力,也是全球每一位建築師都想攀登的高峰。今年,由建築師Alejandro Aravena所率領的評審團經過激烈討論之後,欽點由英國建築師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 CH摘下2023普立茲克建築獎桂冠。(延伸閱讀:新風土建築──從2023普立茲克得主談起上篇) 你不能不認識的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 CH 「我們在不同的城市,看到許多隱沒於環境場景中的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