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9 月 30, 2024 | 食
Foreword 台灣人寬廣的不只是心,還有味覺。 台灣歷史上曾經歷過多次移民與殖民,使得這塊土地充滿了各處的鄉愁之味。這些移民和殖民者帶來了己身習慣的飲食習慣和料理技巧,深深地影響了台灣的飲食文化。正因為如此,台灣人的味蕾總是勇於嘗鮮,善於接納各種風味各異的料理,讓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在這片寶島上交相輝映,每一種料理都在台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家。 ...
by editor | 9 月 4, 2024 | 食
眷村菜是台灣美食文化中的一顆明珠,當年的眷村聚集了許多來自中國各地人們,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想方設法將家鄉菜的滋味重現在自家餐桌,每道料理都承載著來自各地家庭的記憶與情感,以簡單的食材、深厚的情感,創造出讓人難以忘懷的滋味。 隨著全台多數眷村拆遷改建,原本是家常飯菜的眷村美味,從老兵們追憶家鄉的寄託,漸漸被在眷村長大的孩子們帶到各地開枝散葉,成為台灣餐飲界獨樹一格的特色菜系。 將眷村菜帶入全新時代...
by editor | 8 月 27, 2024 | 食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學生時代曾有一段時間極著迷於禪學,相關閱讀中,尤以各式禪門公案讀來最是興味盎然,此之中,有段對話甚是動我心:...
by editor | 8 月 6, 2024 | 食
Foreword 台灣人寬廣的不只是心,還有味覺。 台灣歷史上曾經歷過多次移民與殖民,使得這塊土地充滿了各處的鄉愁之味。這些移民和殖民者帶來了己身習慣的飲食習慣和料理技巧,深深地影響了台灣的飲食文化。正因為如此,台灣人的味蕾總是勇於嘗鮮,善於接納各種風味各異的料理,讓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在這片寶島上交相輝映,每一種料理都在台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家。 ...
by editor | 7 月 30, 2024 | 食, 樂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早前在此單元中談過咱家杯墊與茶托盤的種種故事,我想,大夥兒應該已經多多少少覺察──是的,我對各種「墊」,有著非同平常的執著;而且不只此二者,更加倍不可或忘或缺,當非鍋墊莫屬。...
by editor | 7 月 26, 2024 | 食
Foreword 四季更迭,人體也無時不刻受到自然變化、陰陽寒熱的影響,合於時節的飲食習慣,可使自身體內運作與外在節氣變化相互輝映、相輔相成,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跟著24節氣輕鬆食療,順時養生,讓節氣成為你的健康管理師。 在清朝咸豐年間,藕被欽定為御膳貢品。《滇南本草》云:「多服潤腸肺,生津液,開胃健脾。生食令人冷中,熟食補五臟。產婦忌生冷,惟藕不忌。」蓮藕為蓮的地下莖,營養價值很高,可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除了藕之外,其他部分也能入藥:藕節有收斂作用,有助緩解多種出血病症;蓮子則有安神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