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大師在台灣】平田晃久:我嘗試將自然界的形狀,放進人工的建築

【建築大師在台灣】平田晃久:我嘗試將自然界的形狀,放進人工的建築

Foreword 建築是不同文化之間的連結,透過建築,重新解譯一塊土地更多可能的樣貌。 今年,我們聚焦那些在島上落成或即將誕生的世界級之作,也看見本地建築師與國際名家攜手合作的精彩篇章。每一座建築,都是一次跨越邊界的對話,一場關於土地、時間與創造力的深刻共鳴。透過它們,我們看見台灣與世界,不再只是連結,更是彼此成就的風景。   如果說,有一種建築不以高聳挺拔為志業,而是在城市中悄然生長,如同一株從土地冒出的植物,一層層疊加光影、風、雨與人,那麼,它很可能出自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之手。...
【學建築】把自然帶回都市,從土地孵生建築

【學建築】把自然帶回都市,從土地孵生建築

不少人認為,21世紀的建築不該只是消耗能源,更要能自給自足。生於比利時、活躍於法國建築界的建築師文森・卡勒波特(Vincent Callebaut),以設計大型綠建築聞名,作品遍及全球,其位在菲律賓宿霧的作品「彩虹樹 RAINBOW TREE」,正溫柔地回應了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態關係。 靈感源於自然的超現實建築  綜觀卡勒波特從過去到現在的設計,一個個看似超現實且奇幻的建築,就如同建築師的生態理念種子,在世界各地將永續設計落成骨幹,深耕在地並持續發芽茁壯。...
【看人物】梁朝勛:每一顆種子,都是一個奇蹟

【看人物】梁朝勛:每一顆種子,都是一個奇蹟

Profile 梁朝勛 從3歲開始蒐集種子、認識植物之後,種子就成為他生活中的主角。和家人一起營運的千畦種籽館,有著與多樣物種融洽共生而成的絕妙和諧,在這鬱鬱蒼蒼的一方淨土之上,靜待對自然懷抱著相近信念的人,前來感受俯拾即是的生命奧妙。   北回歸線以南、墾丁半島以北、中央山脈以西的嘉南平原,這片涵括台灣1/4地理環境的範圍,是千畦種籽館裡種子的主要採集地域,數量多達5百餘種,除了少數來自友人及遊客餽贈,幾乎都是梁朝勛與家人耗時多年逐一蒐集的心血。 把種子的美呈現給大家...
【看人物】梁朝勛:我與種子有個約定,向世人講述它們的故事

【看人物】梁朝勛:我與種子有個約定,向世人講述它們的故事

Profile 梁朝勛 從3歲開始蒐集種子、認識植物之後,種子就成為他生活中的主角。和家人一起營運的千畦種籽館,有著與多樣物種融洽共生而成的絕妙和諧,在這鬱鬱蒼蒼的一方淨土之上,靜待對自然懷抱著相近信念的人,前來感受俯拾即是的生命奧妙。   城市裡偶爾會有幾處植物密度較高的地方,千畦種籽館的空間有著不同於喧囂人間的清新,揉合草木花卉芬芳與土壤潮潤的氣味,入耳是葉片沙沙摩娑的聲響與鳥囀蟲鳴。或許,對於至樂的定義人人不同,但與植物共生共存、共同呼吸,確實是愜意自在。 一頭栽進種子的奇妙世界...
【看人物】詹鳳春:樹木的世代交替,才是真正的永續

【看人物】詹鳳春:樹木的世代交替,才是真正的永續

Profile 詹鳳春 台灣第一位在日本取得樹木醫執照的女性,既是奔波在山林與城市間為樹木竭盡心力的良醫,也是在大學講堂傳講授樹木醫學的大學教授。在逐季逐歲的光陰流轉中,時間觀逐漸與壽命可達數十甚至千百年的樹木同步,進而悟得了順應自然的生命智慧。   與樹木的約定,初心始終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