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風流】時光交織的明治風格建築‧住宅篇

【明治風流】時光交織的明治風格建築‧住宅篇

Foreword 台灣的多元文化來自於歷史的記憶,多樣性的外來文化與台灣在地融合,成就了別具魅力的樣貌。其中,日本明治時期的建築在台灣落地,是目前保留最多的建築群,這個時代的建築美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台灣的建築與設計,也成為許多後來建築師的美學養分。   台灣在日本時代的明治風流建築,不僅有氣勢恢弘的紅磚白石西方歷史主義建築,還有靜謐優雅、歲月悠長的和風建築。其中,以黑瓦木構為主的日式平房(日式宿舍),和靜清雅且靜靜散發歲月悠長光影,更是台灣和風建築中數量最多且最具代表性的類型。   日式宿舍的空間布局與功能...
【小書房】美食美文,在歷史中相輝映──從日本料亭到華文文學中心

【小書房】美食美文,在歷史中相輝映──從日本料亭到華文文學中心

Foreword 紀州庵初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後被指定為市定古蹟;2011年,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落成,設有文創書店、演講空間及「風格茶館」,提供由文學名家設計的特色料理,再現百年前日式料理屋的風采。《文學.老屋.好料理》一書,記錄了作家們在紀州庵端上的私房菜,把文學放進烹飪中,談飲食、說軼事、念故人,品嘗的不只是美食,每一口咀嚼,皆是有滋有味的人生故事。   Text/封德屏(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暨《文訊》總編輯)...
【明治風流】形塑明治建築面容的巨匠#03──白倉好夫+畠山喜三郎

【明治風流】形塑明治建築面容的巨匠#03──白倉好夫+畠山喜三郎

Foreword 台灣的多元文化來自於歷史的記憶,多樣性的外來文化與台灣在地融合,成就了別具魅力的樣貌。其中,日本明治時期的建築在台灣落地,是目前保留最多的建築群,這個時代的建築美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台灣的建築與設計,也成為許多後來建築師的美學養分。2024年度,我們以「明治風流」為題,深入台灣建築的內在脈絡。   從日本殖民時期到現代,彰化銀行的百年歷史...
【學建築】緣側設計 連通內外的靜思角落

【學建築】緣側設計 連通內外的靜思角落

如果經常看日劇的話,應該對於日式老建築的「緣側」(えんがわ)不陌生,它在日語的意思為「屋檐下的架空廊」,指的是設計在房子外圍的走廊,是房子與中庭的過渡帶,大多為朝向中庭的位置。這樣的區塊讓人們可以隨意席地而坐喝一杯,也能是談笑小憩的愜意空間,日夜晴雨都充滿不同的魅力。 打破空間的疆界概念 日本設計師黑川紀章將緣側定義為「灰」空間,是介乎內與外的第三域。這一項日式傳統獨有的建築元素,透過日本甚至西方當代建築師的重新詮釋融入作品之中,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精采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