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大小事】樹木移植  對綠色生命的尊重

【建築大小事】樹木移植 對綠色生命的尊重

名建築師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i)曾說:「人類無法超越自然,而是取法自然。」過去,台灣工程建設大都著眼在技術卓越與品質精緻的追求,近年隨著全球暖化、氣候異變以及大型地震、海嘯引發天然災害等現象,環境保護意識高張,人們開始思考如何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議題。 這股風潮也明顯反映在營建業上,以根基營造為例,在遇到基地上有老樹的情況,一定盡最大可能移植保存,不求速求快地濫加砍伐,多年來以專業和務實的態度為許多高齡老樹進行移植。在這個過程中展現的,非只是工程師的執著與專注,更是冠德企業尊重自然與生命的態度。...
【北歐思潮】挪威基爾頓表演藝術中心  布幔下優雅的文化新港口

【北歐思潮】挪威基爾頓表演藝術中心 布幔下優雅的文化新港口

基爾頓表演藝術中心(Kilden Performing Arts Centre)坐落在挪威南部港口城市克里斯蒂安桑(Kristiansand),建築緊貼著奧蒂拉河的運河入海口,從遠而近看,建築側面是宛如頂著尖銳獨角的大方盒,但轉到面對海岸線的門廳時,卻出現極為柔軟的垂直波浪立面。基爾頓表演藝術中心運用不同的質料、光譜、色系,打造了吸睛的入口,也詮釋建築與港口、大海的關係。  連結自然與建築的嶄新方案...
【北歐思潮】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幸福顯學

【北歐思潮】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幸福顯學

2022年是《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發布第10年,見證了人們對於幸福標準與感受的演變。今年3月公布的報告,芬蘭連續第5年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丹麥繼續位居第2,冰島從去年的第4位上升到今年的第3位,瑞典、挪威亦分居第7、8名,北歐五國多年來在這份排名上始終穩占前10名。...
【看人物】吳庭安:在建構與破壞的同時,尋求有意義的無限循環

【看人物】吳庭安:在建構與破壞的同時,尋求有意義的無限循環

Profile 吳庭安 W春池計畫主理人。在回收玻璃產業中成長,循環經濟與環境共生於他而言,不只是創造價值的過程,也不僅僅是企業的DNA,而是歲歲年年力行實踐的日常,在創作與合作持續完善優化中。   1961年創辦的春池玻璃,每年回收處理上億公斤、約占全台7成的玻璃,其中有50% 變成原物料、25% 變成建材、20% 變成玻璃製品,5% 則製成藝術品,可減少168,000噸的碳排放量,相當於約500座大安森林公園。  偕眾人之力推動玻璃回收資源永續...
【看人物】吳庭安:循環經濟,永續之下再創新價值

【看人物】吳庭安:循環經濟,永續之下再創新價值

Profile 吳庭安 W春池計畫主理人。在回收玻璃產業中成長,循環經濟與環境共生於他而言,不只是創造價值的過程,也不僅僅是企業的DNA,而是歲歲年年力行實踐的日常,在創作與合作持續完善優化中。   周間的新竹公園有濃蔭綠水、有風聲人語。然而,在此流動的不只是麗池的水與竹城的風,看不見的地方,有機無機的存在正默然循環,須臾與永恆之間的界線,或許從來並非涇渭分明。 安居於新竹公園一隅的「春室Glass Studio +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