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1 月 14, 2021 | 樂
從新北市板橋車站往府中站的方向行去,很難不去注意到一棟突出於建築大樓之外,以銀色霧面不鏽鋼牆面建構的立方體空間,上頭還有寫著「TAIPOWER D/S ONE電幻1號所」的發光LOGO。 然而這不是時尚服飾旗艦店,也非智能科技體驗店,由台電設立的全台首座綠能主題展示館,亦是台電從能源開發供應者轉換成肩負創意教育角色的軟實力展現。 用永續設計讓老品牌回春...
by editor | 12 月 14, 2020 | 行
林語堂曾經說:「最好的建築是這樣的,我們深處其中,卻不知道自然在那裡終了,藝術在那裡開始。」藝術不僅師法自然,也與自然共生,選擇落腳在洞窟中、高山上甚至森林裡的美術館,突破框架界線,光是存在,就是一種令人震懾的藝術! 南法‧洞窟中的數位藝術 光的採石場(Carrieres de Lumières)位於南法普羅旺斯地區萊博(Les Baux de...
by editor | 11 月 9, 2020 | 居
全球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收藏了眾多文物和藝術珍品,是引領大眾感受文化和美學的媒介體,不過展品往往受限於空間,每次參觀,大多僅只可見8~10%的數量,其餘9成藏品均被妥善收攏在倉儲內,甚是可惜,不過,位於荷蘭鹿特丹的Boijmans van Beuningen美術館對此有了新想法。 全球首間開放的美術館倉庫 建於1849年,Boijmans van Beuningen美術館擁有莫內、梵谷、達利等世界級藝術品,與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並稱為荷蘭3大美術館。館藏總監Sandra...
by editor | 9 月 3, 2020 | 樂
佔地不大,卻是靜雅別緻。從淡水老街踱步進來,更覺鬧中取靜。前往「齊柏林空間」看展,這是第一個感受。 坐落於淡水河岸邊的「齊柏林空間」(註1),自2019年春啟用,「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在這裡,藉著齊柏林導演的影像資產與常設多元的展覽形式,持續傳遞著環境保護的信念;也讓每一個踏進這裡的人,在齊柏林的有情視角中,閱讀專屬台灣這塊土地的美麗與哀愁。 在淡水河岸實現蘭嶼的約定 今年8月7日,「齊柏林空間」展開了為期一年的《逐岸》特展。這個以關心台灣海洋為主軸的特展,來自於一份美好的緣分:...
by editor | 4 月 8, 2020 | 樂
Profile江賢二 江賢二,1942年生,旅居美國紐約逾30年;1996年回臺創作。1997年至2005年,接連發表多次個展;2007年,在臺東金樽自建工作室。此次「江賢二:回顧展」是江賢二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的首度個展,梳理藝術家從1960年代中期至今,長達55年的藝術創作歷程。 ‘ 走在前往北美館的路上,捷運站裡人流不再,深長的廊道,前後不見人影。人不多,彼此下意識地保持距離。 還好,北美館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