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5 月 20, 2020 | 食
台灣全年都有竹筍產出,綠竹鮮筍纖維細緻、甜嫩多汁,適合涼拌、煮湯、滷煮、炒拌等多樣性烹調,因此喜食者眾,堪稱台灣夏季最具代表性的蔬菜之一。 每年5至10月更是筍類盛產期,眼尖的讀者們逛市場時不難發現,蔬菜攤上早已出現大大小小的竹筍身影: 身材瘦長、筍殼帶深棕斑點的桂竹筍最早現身,接著是體型壯碩、呈尖錐狀的麻竹筍,而身形彎如牛角、筍殼呈淡黃色的綠竹筍在5月中下旬翩然登場。...
by editor | 4 月 2, 2020 | 食
薺(音同濟)菜,又稱護生草、地菜、地米菜,是十字花科薺菜屬的草本植物。其鋸齒狀的綠葉採輪狀放射生長,尚未抽序開花時,外型乍看與蒲公英有幾分相似。 薺菜生命力旺盛,常見於溫帶地區,但在台灣低至中海拔地區的荒野、農田裡雖然也可見到薺菜芳蹤,但其知名度在國內卻遠不如山蘇、過貓等廣為人知。 薺菜的味道帶著獨特辛香、纖維嚼感豐富,古來即有春天摘食薺菜的習俗,《詩經》中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詩句,蘇東坡也推崇薺菜美味,作詩云「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鄭板橋也曾在詩中提及「三春薺菜饒有味,九熟櫻桃最有名。」...
by editor | 3 月 12, 2020 | 食
俗諺說:「一樣米養百種人。」 其實,我們平常吃的米還真不只是「一樣」,由於好山好水,更有無數改良專家和農民的努力,台灣各地都有代表性的質優好米。 ▋芋香香米系列:芋香為其特色,香氣飽滿 # 益全香米(台農71 號):這支米由日本絹光(母本)與台灣本土台稉4 號(父本)所配種孕育,芋頭香氣是其最大特色,外觀剔透飽滿,吃起來Q 彈有黏性、光澤度好。 # 新香米(桃園3 號):以帶芋香的台稉4 號及米粒飽滿的台稉2 號育成,父母都是在地品種,因而被形容為「台灣囝仔」。特色是不論糙米、白米都具有馥郁芋香,即便經4 個月冷藏儲存,香氣依舊。...
by editor | 2 月 21, 2020 | 食
噴香的米飯是土地給予的恩賜,也是餐桌上最美好的記憶。 好好洗米、煮飯,好好品嘗每一粒米,帶來的溫暖幸福超越想像,也是對米農、土地最大的珍惜與鼓勵。 「好吃」的米飯如何定義? 「土生土長」創辦人顧瑋,跑遍全省尋找好食材,對煮飯相當講究。她提到,台灣人認為的好吃米飯標準,受到日本飲食文化影響,而「我們喜歡的米飯更軟、更甜一點,若帶有香氣更是加分。」 就粳米來說,咀嚼起來軟硬適中、Q彈帶黏性、具香氣甜味;外觀上則要米型完整、烹煮後粒粒分明、光澤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