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11 月 2, 2021 | 居
木造建築在建築史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當代建築大師中亦有不少是木頭的擁戴者。來自德國的建築師于爾根.邁耶.赫爾曼(Jürgen Mayer-Hermann),他於西班牙打造的「都市陽傘」(Metropol Parasol)木造建築宛如現代藝術,激發出木頭結構的無限可能,將木建築詮釋出不同以往的新定義。 探索建築技術與藝術的共存 曾多次獲得國際建築大獎肯定的建築師邁耶,曾就讀於斯圖加特大學、庫珀聯合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他在1996年於柏林成立事務所,之後更與安德烈‧桑特(Andre Santer)、漢斯‧施奈德(Hans...
by editor | 10 月 25, 2021 | 居
全球綠色趨勢當道,可持續建築(Sustainable Architecture)成建築大勢。澳洲Wilson Architects 及Clarke and Prince Architects兩間建築公司合作,為澳洲昆士蘭省的詹姆士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設計「JCU創意實驗室」(JCU Ideas Lab),既在意建築的藝術呈現,亦在環保方面加以著墨,細緻度十足。 從摺紙演化而成的建築...
by editor | 10 月 20, 2021 | 看人物
Profile曾志偉 自然洋行設計團隊創辦人與設計總監,多年來深究自然建築,希望藉由建築空間,在人和自然中創造連結,藉由人為構造體及地貌因素,將建築空間轉化成為自然與人之間的一種空間介質,回溯居住原始初衷。2008年在峇里島烏布成立生態建築實驗室,探索另一種新的生活實驗活動可能性,並試著打開所有的感觀,用視覺、聲音、氣味、味覺來接觸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宇宙,溫馨、寧靜、自在、愉悅並充滿能量。 爬一小段陡坡,彎過幾折石階,來到隱匿在陽明山裡的「少少(Siu...
by editor | 10 月 8, 2021 | 行
農舍,是農耕民族最早的建築,也是最為貼近土地的建築方式之一。人類從穴居發展到建築,伴隨著畜牧與農業行為的發生,農舍的設計也跟著改變,而透過這些建築,我們不僅得見各地不同的風土條件,更充分還原了一時一地的歷史面貌 凝聚地域文化的農舍建築 來到德國南部小鎮古赫塔(Gutach),位在此處的黑森林戶外博物館(Schwarzwälder Freilichtmuseum...
by editor | 8 月 19, 2021 | 居
不少人認為,21世紀的建築不該只是消耗能源,更要能自給自足。生於比利時、活躍於法國建築界的建築師文森・卡勒波特(Vincent Callebaut),以設計大型綠建築聞名,作品遍及全球,其位在菲律賓宿霧的作品「彩虹樹 RAINBOW TREE」,正溫柔地回應了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態關係。 靈感源於自然的超現實建築 綜觀卡勒波特從過去到現在的設計,一個個看似超現實且奇幻的建築,就如同建築師的生態理念種子,在世界各地將永續設計落成骨幹,深耕在地並持續發芽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