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8 月 4, 2020 | 行, 愛閱讀
日治中期1920年代的台灣,在文化發展上多少都受到「大正浪漫主義」的影響,夙有「文化城」美名的台中,也因著大正時代個人解放與新時代的理念等等的思潮,由林獻堂、蔣渭水等社會菁英,投身文化民主運動,蓬勃的藝文活動使台中成為當時台灣文化最活躍的地區之一。這些歷史的記憶,在中台灣的老建築身上,留下耐人尋味的美好軌跡…… 舊官舍紀錄在地文學:台中文學館 同為日治時期留下的警察宿舍群改建的「台中文學館」,無疑是保留台中文學的重要古蹟。紀錄下了當時由林獻堂先生召集許多文人雅士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由台灣中部古典詩人組成的「櫟社」等。...
by editor | 7 月 31, 2020 | 識冠德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每一顆米飯都值得被好好對待及品嘗!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BETTER LIFE閱讀計畫」延伸至生活觸角,邀請富興米店主理人石傑方,分享從選米、洗米到煮飯的零失敗手法。 板橋菜市場裡最接地氣的文青米店 過去曾在知名選品店工作,石傑方接手父親的米店後,不單單只是賣米,還有各種與米有關的柴米油鹽和生活小物,都由他一手主理。走進店裡,這裡摸得到各種秤斤論兩的散裝米,老闆熱情地分享各種米的知識,成為傳統市場中服務社區的專業型米店。...
by editor | 7 月 20, 2020 | 行, 愛閱讀
今年5/31在誠品敦南店熄燈的最後一夜,現場湧入近5萬人一同與書店道別的盛況,這樣的情感,見證了書店帶給讀者的不僅是一間書店,還是許多人青春回憶的落腳處。 不只連鎖書店,台灣還存在著許多充滿信念與熱情的「獨立書店」,每一家獨立書店都有其風格與脾性,透過書架上的選書,也閱讀著店主人的人生故事。暑假到了,在疫情趨緩的此刻、在燠熱難耐的夏天,讓我們走進書店,尋一處讓身心都清涼的好所在。 典藏台灣的棋書畫天地:欒樹下書房...
by editor | 7 月 13, 2020 | 愛閱讀
形象率直、活潑、傻大姐的郁方,訪問當天坐得筆直,輕輕拿起茶杯賞茶,不徐不疾地將水灌注至茶壺,高沖低泡,每個動作都帶著韻律感,跟平日在戲劇節目裡看到的她,截然不同。 一句話撐過谷底 身為藝人的郁方曾不止一次在接受訪問時,提及原生家庭為她帶來的影響,在這次訪談中,她甚至兩度為該黑暗時期落淚:「中間有想死的念頭好幾次了,但我是個活在當下的人,樂觀的態度很重要。在不知將來如何的時候,我寫下了『黑暗有一天會過去,黎明即將到來』這句子來勉勵自己。」她即席揮毫現場題字,幹勁有力地寫這句支撐她,讓她無論環境順逆,仍能樂觀面對人生的一句話。...
by editor | 6 月 30, 2020 | 愛閱讀
白先勇,一位紅遍中港台的重量級作家,傾盡半生之力,追尋文藝復興夢。白先勇擅長代入人物角色,寫出不同年代、階層、背景的小人物,不少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舞台劇,而當接觸到的觀眾層更廣時,他也在舞台劇中復興崑曲美學,風格別樹一幟。 陽光正好的午後,造訪白先勇在台北的書房,一代巨匠在桌前振筆,何其動人又何其偉岸! 將世間痛苦化成文字 「我寫作,因為我希望把人類心靈中無言的痛楚轉換成文字。」白先勇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