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一輩子需要多少東西?」整理,這件事最難之處,在於「整理」之後,伴隨而來的是「捨棄」;什麼該留,什麼該捨,都是現在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所進行的一場又一場的對話。對此,文字工作者米果說:「可以開心揮手告別,是人生下半場必須學會的本事。」五年級生的她,提筆寫下《人生最難整理術》一書,就物件與人的關係、物件與記憶的關係,提出整理方法或概念,向我們展現,整理要趁早,越整理你就越自由。


 

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趨勢之下,
一個人的終老恐怕是必須面對的現實。

回想起來,應該是兩年前吧,看日本綜藝節目,發現兩件很有意思的藝人想法。

本名吉川莉加子,當時56歲的RIKACO,自從13歲以模特兒在藝能界出道之後,活躍於戲劇演出和主持工作,也是談話性節目常客,近年則是跨足網路成為YouTuber。27歲那年,與男演員渡部篤郎結婚,育有兩子,婚姻維持12年之後離異。在離婚記者會上,RIKACO說丈夫給她很大的支持,當然她也給丈夫很大的支持,但她所想像的家庭模樣與丈夫想像的家庭模樣差距甚大,這是婚姻關係無法持續下去的原因。離婚之後,兩人還是孩子的父親與母親,周末依然維持家人相聚,因為她覺得孩子本來就是看著父親的背影成長。在40代後半聽到前夫再婚的消息則是給予祝福,她認為到了這個年紀,勢必要考慮到老後的問題,如果前夫沒人照顧,她還是會幫忙。被問到會不會出席前夫的婚宴?RIKACO說,如果接到邀請,當然就開心出席啊,畢竟是大人之間的交情了。

56歲生日當天,RIKACO選擇一個人去住飯店,她認為過去的人生都在為別人奔走,到了這個年紀,她想要對自己好一點。生日這天住舒服的飯店,吃好吃的大餐,好好跟自己相處,跟一直努力的自己道謝。

RIKACO在節目中帶領攝影鏡頭進入她的住家,因為持續在演藝圈工作,收入還算不錯,住家是獨棟建築,樓下是她的獨立住居空間,樓上兩個樓層分別是從事編劇工作與模特兒工作的長子與次子居住。

我一直記得年輕時期的RIKACO,以及新婚當時被粉絲追隨的那種人妻教主的鮮明形象,沒想到接近60歲還曆之年的她,卻在節目中透露,已經準備好遺書了。同節目的來賓議論紛紛,認為才56歲就寫好遺書,會不會太早了?是不是對人生過於消極?

RIKACO聽到眾人的反應之後驚呼:「以死亡為目標去生活,不是很積極嗎?」

她認為死亡的到來並不是按照年齡順序,有時候是很突然的,為了不讓深陷悲傷的家人還要耗盡時間精力去解開往生親人的各種設定與決定,如果預先交代好遺書,不就是對家人的體貼嗎?

我們確實認為遺書帶著不祥的意思,交代遺言是很悲傷的事情。只是對於人生在世所掌理的各種帳號密碼,各種金融往來資訊,包括保單與信用卡,包括資產負債,包括人際關係的親友通訊資料,尤其進入網路時代,各種數位遺產更是難以處理,另外還有寵物的照料細節,往生之後的葬禮儀式,諸如種種,即使是生活在一起的人,都未必清楚這些細節。所以RIKACO認為,預先寫好遺書,是積極面對人生的一種體貼。

日本自從311地震之後,開始盛行一種名為「もしもノート」的筆記本,中文的意思大概就是「以防萬一的筆記」。最近在友人的通風報信之下,發現台灣大創在某些分店也開始販售這類筆記本,分別有「自己Note」「健康Note」「金錢Note」「人際關係Note」,甚至有「寵物照顧Note」,只是販售的是日文版本,希望很快有中譯本出現。

開始填寫這些Note之後,才發現一個人活在這世間的資料,真是多如牛毛,自己記憶不及的地方都還需要翻箱倒櫃找尋資料,倘若是突然人生登出或是慢慢失智,交由旁人來處理的難度應該翻了好幾倍吧。

除了56歲的遺書,在日本藝人島崎遙香的一段談話之中,發現當時28歲的她已經開始思考老後計畫了。

出生於1994年的島崎遙香曾經是偶像團體AKB48的成員,近年則是活躍於戲劇圈,屬於平成年間出生的20代年輕族群。在一個實境節目中,提到她曾經有短暫一段時間負責照護接受手術治療的祖母,不只祖母對於還要麻煩到孫女照護感覺到愧疚,而她僅僅是花了幾天的時間去照顧手術後的祖母,竟也感覺十分吃力。從此之後,她開始認真考慮自己的老後,甚至認真蒐集老人養護措施的資料,包括認識養護設施環境與照護條件和所需費用。當時還未滿30歲的前偶像團體成員,已經開始盤算如何預備這筆款項,才有辦法在自己需要被照護的時候,將麻煩別人的程度限縮到最小。

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趨勢之下,一個人的終老恐怕是必須面對的現實。老後的時間拉得越來越長,失能的狀態無可避免。之前看過一項統計,台灣人的平均壽命來到81.3歲,但是因為失能、臥床與嚴重慢性病,一個人在死亡之前平均臥病年數,也就是不健康餘命卻長達8.5年。若是以這些數據看來,56歲的遺書,跟28歲開始準備的老後安養計畫,也算是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吧!

 (本文節錄自《人生最難整理術—其實是最動人的整理術》,大田出版)

 

《人生最難整理術—其實是最動人的整理術》
作者:米果
出版社: 大田出版

 

Editor/小島與松
Photo/大田出版、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小書房】京都人的鄉愁 × 外地客的伴手禮

【看人物】人與海之間的橋梁──海上解說員廖祥惠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