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林廷璋
作家,私人圖書館「櫞椛文庫」館長。熱愛各種形式的閱讀,相信文字的力量,同時也懷疑所有的真理與真實。

 

在電影《奧本海默》中,我們看見被稱為「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是如何一步步引領「曼哈頓計劃」的團隊,並研發出後來轟炸廣島跟長崎的原子彈,但同時,我們也在畫面中,看見另兩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和費米的身影。

然而,早在1939年,愛因斯坦就曾寫信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以「鈾」製造原子彈的確可行的事實與其他建議,但日後,愛因斯坦卻表示,這是他一生中的一大失算……這封信件就收錄在這本《私密信件博物館》一書裡頭。

 

通往不同時空的珍奇信件

若轉換成現在的語言,《私密信件博物館》或許可以說是作者史恩‧亞緒爾(Shaun Usher)用信箋所打造出的一座「虛擬博物館」,亞緒爾一直以來十分熱衷於收集這些復古又珍稀的信件、清單。打從2009年開始,他創建了一個名為「私密信件博物館」(Letters of Note)的部落格,透過檔案、照片以及文字,分享他透過各種管道、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的信件,該網站的點閱率甚至已超過1億人次。

《私密信件博物館》是亞緒爾從眾多收藏中,精選出125封私密信件並集結成冊,書中的每一封信,宛如一個個裝滿故事的密封罐,而當中的寫信或收信之人,有許多我們是未曾想過的大人物,舉凡路易斯‧阿姆斯壯、作家海明威、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開膛手傑克……隨著信件的目的性不同,有些帶著恨意,有些還能感受到滿溢興奮的情緒,亦有藏著恐嚇威脅的語氣,或與重要之人的訣別歉意。

 

當書信成為一種藝術表現

倘若,我們將一封「信」的產製過程拆解開來,從製成信箋的紙漿原料,到書寫時使用的筆跟墨,信封、信紙的設計與拆切,甚至還包括寄送時沾上膠水的郵票,和郵局蓋上的印戳……每一道都是工法,每個環節都能視為一種藝術的表現。

當信件送抵至收件人的手中,這條路徑上乘載了許多痕跡,偶有夾雜著一點濕度和氣味,有時是漂浮在空氣中的微塵,每一次傳遞的瞬間,都凝縮在一封信上;打字機的敲擊殘響,那是一段機械式的連續音色,彷彿迴盪在寫信的空間裡;加熱後使用的封蠟章、拆信時用的拆信刀,和執筆之人手握的筆,體現出的是物質文化的演進與發明。

在《私密信件博物館》所挑選出的信件裡,只要稍微瀏覽一下那些收信人或寄件人的名單,其實不難發現,不乏你我都很熟悉的名人作家、國家領袖或知名歌手,像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寫給美國艾森豪總統的信中,附上了先前在巴爾莫拉爾城堡承諾過的小厚煎餅私人食譜,這份寫在白金漢宮信箋上的〈女王食譜〉,更顯當時兩國元首往來的時光珍貴難忘。

 

走進收藏記憶與情感的宮殿

然而,文字本身的強大,更是無以輕易言喻的。這些「私密的信件」直到多年之後才被公開,它能結束一個人的職涯,也能用於維繫一段至死不渝的情感,或者決定一場戰爭可能帶來的存亡,以及預言很久以後的人類未來。

樂聖貝多芬在將近30歲時,發現自己的聽覺出了問題,自此長年飽受此惡疾之苦,身為作曲家的他再也無法用正常人的聽力,去感受跟接受各種聲音的美好,更令他痛苦的是,請人說話「大聲一點」的要求,都像是一種奇恥大辱。這份內心的煎熬一直持續到他死後,從生性熱情活潑到刻意避世獨居。貝多芬的兩名胞弟,在他死後拆封閱讀的〈海里根遺書〉(Heiligenstadt),才終於理解了他那些異常舉止的緣由。

電影《銀翼殺手》的續集《銀翼殺手2049》在幾年前上映,連帶讓這部改編自菲力普‧迪克的原著《仿生人是否夢見電子羊?》受到關注,在《銀翼殺手》正式上映前,迪克曾經看了一段試片,並在那之後,寫了一封信給拉製片公司的傑夫‧沃克,提及他相信這部電影上映後,絕對會造成轟動,甚至能衝擊到社會。劇情的主軸已經不單純是「科幻」的題材,更精準地說,是未來片,甚至讓「現實」生活都相形失色。

可惜的是,當這封信寄出後的5個月迪克過世,最終無緣觀看由雷利‧史考特執導、大衛‧皮克斯接手完成腳本的《銀翼殺手》,該片當年上映後票房雖不理想,但後來卻成為一部經典的邪典電影,更不用說之後衍生出的漫畫及遊戲,以及近期才剛公布《銀翼殺手2099》執導人選已經敲定的好消息。

當你閱讀《私密信件博物館》的同時,宛如開啟了通往不同時空與歷史事件的大門,走進這座收藏情感與記憶的宮殿,即使是回溯到更遠古的過去,利用木片、竹簡或是石碑,「書寫」這個被形容有些老派的行為,在寫下的瞬間,或許就留下足以撼動和改變世界的力量。

 

▋《私密信件博物館:125封跨越時空的雋永書信》
作者:史恩‧亞緒爾Shaun Usher
譯者:子玉
出版社:臉譜

 

Text/林廷璋
Photo/許家華、臉譜出版

 

延伸閱讀:

【識冠德】冠德安沐居. 回應大地呼吸的美好家園

【名人書房】平路:以書為伴,觀照內在的幽微之處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