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歐洲多年的作家韓良憶,能說、善寫,也燒得一手好菜,從翻譯到寫作,從家常到他方,將尋常風景裡的飲食生活寫得有滋有味;很難想像,她小時候不僅不嗜吃、還相當偏食,直到一次,無意間拿了媽媽的一顆珍珠與奶油一起放進口腔滾動,那股化開的鹹香美味與奇妙口感,就此打開味蕾,也開展了全然不同的人生經歷。

 

最好不過,家常料理承載情感記憶

「人到中年,特別會感到『哀樂中年』這四字,尤其這些年歷經了人生中較強大的離散滋味,」韓良憶說她自2015年以來,似乎很自然地漸漸就成為了一位家常作家,包括《最好不過日常》、《家常好日子》、《餐桌上的四季》等都以此命題,「你知道你最親愛的家人即將離世,但是在去醫院的路上,你依然看到春暖花開,它一直不會辜負你,我就是要珍惜眼前所擁有的,就是日常,就是家常。」

「而且,家常菜最吃不膩,」也讓韓良憶印象深刻的是,她曾訪問過多位國際級米其林主廚,當她問及「試想人生最後一餐、最想吃的一道菜?」,多數人回應的並非任何米其林美食,而是記憶中、與情感深刻連結的家人常做的某道菜餚。

而在韓良憶的家中餐桌,從小至今,也體現了過年必吃十香菜,清明必吃潤餅的家庭傳統;前者源自父親祖籍江蘇,後者則因外婆出身府城台南。此外,也因著她擁有豐富的歐洲居遊經驗以及先生是荷蘭人,現今家中餐桌日常,除了江浙菜、台南味,還有較偏義大利風味的歐洲菜系。

 

居遊自炊,跟異地的人借一段時光

除了珍惜美好日常,即便去到了遠方,最讓韓良憶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較貼近在地生活感的「居遊」,不論在《浮生‧半日‧里斯本》或《地址︰威尼斯》的書中描述,或是看見剛從潟湖撈上來的鮮魚、或是看著傳統市場裡精心擺置的悅目蔬果,都讓韓良憶興起想要親自下廚的深切期待。

總能從走逛在地傳統市場、找到與當地連結,韓良憶表示,她所提倡的居遊概念、其實就源自歐洲的Self-catering(自炊假期),「就像義大利人說的,居所是一個人自我的延伸。相較於五星級飯店,在歐洲旅行時,我更喜歡在當地租一間民房,然後以此為基地,做輻射狀的漫遊,不論是逛逛在地市集、漫步社區公園或者驅車前往近郊的山邊河岸,都更能體驗到當地人的周末日常。」

 

沉浸書店,閱讀引路到嚮往的遠方

旅途之中,韓良憶也極愛走逛當地書店,「我在里斯本時,即便不懂葡萄牙文,也都會走進書店中,我很享受愛書人獨自書店中靜靜閱讀的沉靜氛圍。」她說,這可能也源自小時候,媽媽每周都會帶他們到西門町的中國書城看書、買書,自此養成了閱讀習慣,也從閱讀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

「書本中,承載著人類的歷史與文明。」因而在每趟遠遊行前、韓良憶都會先大量閱讀,「我覺得除了嗜吃,最好還能知食,知道食物的來源,而這就跟在地風土、歷史人文高度相關。」

韓良憶舉例說,葡萄牙南部因為曾被摩爾人、也就是阿拉伯人統治過,所以南部跟北部的料理就截然不同;又如威尼斯人的餐桌,其實鮮少出現義大利麵、反而多為燉飯,「威尼斯在中古世紀時,是一個城邦,它跟東地中海的阿拉伯人是有交易的,因而引進米食,加上威尼斯所屬的波河流域屬於肥沃的沖積平原,可以種稻。」

「我人生中很大的福分,是家中四個手足的感情都非常好,還有就是我非常喜歡閱讀,」韓良憶認為,閱讀與文學根植於人性,「我自覺還算對人性有較深刻的理解,文學讓我閱讀到人生,文學也教會我如何更進一步深拓我的想像力,包括我可能沒機會去到的另一個世界。因為閱讀,帶我去到了遠方。」

 

韓良憶推薦書單:
◎韓良憶《家常好日子》
◎韓良憶《最好不過日常:有時台北,有時他方》
◎韓良憶《浮生‧半日‧里斯本》
◎韓良憶《餐桌上的四季》
◎韓良憶《好吃不過家常菜》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食物的歷史: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
◎孫大強《荒遊一生:孫大強的人生隨筆》
◎郭強生《何不認真來悲傷》

 

《名人書房》韓良憶:因為閱讀,我才能夠去到這些遠方

 

7/8  每周六 22 : 00《名人書房》YouTubeYahoo TV、愛奇藝
7/8  每周六 2000 華視教育台、2300 寰宇新聞台
8/6  每周日 2100 人間衛視台

 

《名人書房》YouTube 
《名人書房》FB  
《名人書房》IG 
《名人書房》Podcast 

 

重溫《名人書房​​​​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
特別篇

 

Text/朱惟君
Photo/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

 

延伸閱讀:

【小書房】跟著名家尋旅!散步中的台灣建築再發現

【小書房】張曼娟:家,不是整齊的地方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