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每年有多達600億的陸生動物和上兆的海洋動物死去,只為了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欲。

如此的過度消費,催生了《吃動物:大口咬下的真相》、《為動物請命:建立善待眾生的正見》這兩本書。乍看書名有些心驚,擔心內容是否會過分激進。直到翻開了書扉,兩位作者用著與朋友聊天的日常筆觸,旁徵博引,兼敘個人經驗與故事,娓娓道出試圖傳遞的觀念: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地球上,需要在乎的,除了自己,還有其他生命!

你的每一口食物,正影響這個世界

《吃動物:大口咬下的真相》作者強納森‧薩法蘭‧弗耳(Jonathan Safran Foer)是美國小說家,這本書是他第一部非小說作品,最初是為了孩子而動筆,希望教導自己的孩子如何選擇食物。

因此,透過田野調查、肉廠體驗、採訪分析的嚴謹過程,弗耳揭開食物來源背後的種種真相:被改造的動物基因、生長賀爾蒙的使用、集中管理的農產工廠、不當的捕魚方式等。繼之而來的,就是現代人面臨的身體健康警訊、全球暖化的環境反撲等問題,種種揭露,作者希望所有人開始思考:我們身處的飲食世界究竟如何構成?藉此,他也提醒:吃下的每口食物,對這個世界造成的影響,都是無與倫比的。

尊重與我們共享這片土地的動物們

擁有生物學專業的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1972年出家,為藏傳佛教僧侶,長年與珍古德(Jane Goodall)、彼得‧辛格(Peter Singer)等學者致力於動物保育與人道教育的推廣。

在《為動物請命:建立善待眾生的正見》這本書中,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寫下案例及不同對照的主題,帶領讀者認識人類自古以來對待動物的方式,觸及了經濟動物、實驗動物、野生動物等各種動物剝削行為。同時,探究各年代科學家、哲學家、小說家、生物學家等專業領域工作者,他們對於人類與動物之間相處方式的辯證說法,提供讀者不同的思考觀點。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經統計的總物種數平均有870萬種,人類僅是其一。我們需要更多對於他種生物生存處境的知情,需要同理、尊重,方能求取共善、共好。李卡德在書中反覆提及的觀念亦是如此:關心人類之外的物種,並非不切實際也非不適當,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裡,每個生命的處境,無論其性質為何,都與其他生命的處境息息相關。

▋《吃動物:大口咬下的真相》
作者:Jonathan Safran Foer
譯者:盧相如
出版社:臺灣商務

 

▋《為動物請命:建立善待眾生的正見》
作者:Matthieu Ricard
譯者: 范兆延
出版社:早安財經

 

Text╱汪思喬
Photo╱臺灣商務、早安財經、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樂齡書齋】聽覺文藝復興:留聲年代的台灣流行樂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