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隨風而逝的,它是一個聽過之後就消失的東西,它只存在於當下,所以歌詞必須要能夠依附在聲音上面,它才能夠立體起來。」被譽為音樂傳教士、廣播人、最專業耳朵、中西音樂活字典的馬世芳這樣形容他深愛的音樂。

訪問當天,陽光灑進書店,馬世芳背著玻璃窗坐著,不疾不徐地跟我們聊起音樂、文字和閱讀,每問他問題,他總是毫不費力地出口成文,彷彿在談一位老朋友的近況。

走上「音樂阿宅」的不歸路

1986年一個無聊的下午,當年10多歲的馬世芳拿起了媽媽的架上的一卷錄音帶,自此一頭栽進了老搖滾的世界當中。「那錄音帶是80年代的精選集,它把Beatles(下稱披頭)在美國排行榜上曾經得過冠軍的單曲,總共20首,全部收成一個專輯。聽他們的歌,跟聽當時流行榜的歌是不一樣的感覺,披頭讓我想知道每一句歌詞在講什麼,是披頭讓我走上了『音樂阿宅』的不歸路。」

馬世芳的「宅」,「宅」得根基深厚,不論中西音樂,他全部聽進耳中、聽進心中。我們為他安排樂手即場演奏,測試他單憑吉他聲能否認出歌曲,他都能答對!每次前奏響起,他總是先專心一致聆聽,等到他把歌認出來了,就會立即展露笑顏,說出歌曲名稱,對音樂的喜愛,流露在每個笑意之中。

以熱愛的音樂傳遞所有美好

音樂這條不歸路,馬世芳一走就走了多年。他起初從大氣電波一個勁兒聊音樂,緊張到連續11分鐘講不停;到明白講太快,聽眾消化不了,於是學習慢慢說,盼將「天下那麼好的音樂」分享給聽眾;再到擴展至為音樂寫文章;寫到後來更獲出版社邀請,為美國創作歌手Bob Dylan的中譯版歌詩集擔任主編,他的大半生與音樂有著不解緣。

馬世芳與團隊花了3年時間翻譯Bob Dylan的歌詞,編成歌詩集。「Bob Dylan基本上寫歌詞都是街頭語言,但這不代表他的歌詞好懂,他會用非常漂亮的語言去唱,因為他的押韻、他的聲律是非常漂亮的,音樂性本來就在那歌詞裡面,但中文是方塊字,要翻譯成中文時,要怎樣去保留多一些些的Dylan原來語言的那種質感,這就是處理Bob Dylan最麻煩的地方。」

馬世芳特別喜歡這套中譯本,「因為每一位譯者,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文字風格,但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去傳達Dylan的頑皮、不按牌理出牌、非常生動語言的那種質感。」

保持好奇的心就能發現閱讀趣

除了音樂,文字跟閱讀亦是馬世芳的日常,「閱讀是一種生活的習慣。我們要吃喝去維持身體生理的運作,那我們當然就要用閱讀去維持大腦的運作。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對知識感到好奇是能夠讓你的人生不斷長進很重要的事情,我們對於生理條件的退化可能無能為力,只能維持它不要繼續惡化就很好。但是你對知識始終保持好奇的話,你就一直會有很多樂趣發現。」

馬世芳推薦書單:
◎瘂弦《瘂弦詩集》
◎洛夫《石室之死亡》
◎西西《我城》
◎沈從文《沈從文小說選》
◎汪曾祺《茱萸集》
◎阿城《遍地風流》

 

Info:

  • 名人書房「馬世芳:音樂傳教士傳承音樂的美好」

這裡看:

  • 名人書房最新節目:

《名人書房》粉絲專頁

《名人書房》YouTube 

 

Text∕張森

Photo∕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

 

延伸閱讀:【名人書房】范琪斐+蕭丁毓,資深媒體人的閱讀哲學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