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6 月 9, 2023 | 食, 愛閱讀
Foreword 身為飲食旅遊作家和譯者的韓良憶,曾旅居歐洲13年,目前和荷蘭丈夫定居台北。自認是饞人,對美食有信仰,樂於動手烹飪,食多也就見多,自然有許多精采好說,從春日必食的南北潤餅,到端午必爭的南北粽大戰;從荷蘭友人的餐桌趣聞,到炸薯條的硬道理,韓良憶的「食話」,有時回望根源與鄉土,有時趣味得宛如一道創意佳餚,飲食與生活總是和在一塊,如此構成的每一日──因為家常,都是好日。 「晴光」的美食回憶 最近頻頻走訪晴光商圈,那一帶曾是我熟悉的地方,特別是那裡的食物風景。...
by editor | 6 月 5, 2023 | 食
Foreword 美味的選擇各有各的標準,美味的記憶卻驚人地相似。吃,是最有感且最具體的,當我們經歷時代不可控的改變時,各國老派懷舊的風味、記憶深處的經典味覺,不約而同重新成為顯學。 古早味布丁蛋糕,食材簡單純粹,口感綿密溼潤,是台灣早期物資缺乏的年代最奢華的點心,一直到現在仍廣受歡迎。古早味蛋糕和戚風蛋糕最大的不同,在於用「熱油燙麵粉」,燙麵的保溼性較高,所以做出來的蛋糕質地會更加柔軟溼潤,不需要抹鮮奶油防止水分散失,也因此質地細緻,而有了「布丁蛋糕」的別名。 材料: 雞蛋 6個 低筋麵粉 100公克 鹽 ...
by editor | 6 月 2, 2023 | 食, 居
About游惠玲 曾任《商業周刊》〈alive〉資深撰述,當過10多年的生活飲食線記者,認為人與土地的故事永遠述說不完。很想下田,但肩無荷鋤之力,專注筆耕與弄鏟,現為不自由的自由工作者、十分滿足的皮蛋媽。FB:水方子廚房手記 步登公寓的廚房,上演著老牌日本綜藝《超級變變變》。 有凌波微步懸空式。房子向外加蓋樓地板,外推做成帶窗陽臺,成為廚房延伸。從街道往上看,漂浮的空中樓閣。...
by editor | 5 月 26, 2023 | 食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上季(2021),自冬而春,年年到來的草莓熱照例席捲,這兒那兒,從草莓鮮果到各式甜點,一片紅火燎原。然而,和往年不大一樣是,這回,話題焦點顯然不在甜點形式樣式、名店名廚名牌作品上,而是品種。...
by editor | 5 月 16, 2023 | 食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間台菜餐廳,但欣葉台菜成功地做到一點,只要考慮上台菜餐館用餐時,它始終維持榜上有名,而店內從煎豬肝、菜脯蛋、蛋黃肉、蔭豉蒜青蚵等小吃菜色,到紅蟳米糕、魚皮干貝燉白菜、金錢蝦餅等宴客大菜,皆抓住饕客們的心,且朗朗上口。 台菜博物館,想吃就做給你吃...
by editor | 5 月 10, 2023 | 食, 愛閱讀
Foreword 《食物與愛的美味實踐,慢食教母給女兒的人生MENU》是芬妮・辛格(Fanny Singer)的回憶錄。她有位大名鼎鼎的母親──倍受尊敬的料理界名人愛莉絲・華特斯(A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