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9 月 16, 2020 | 居
受到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的影響,20世紀起,清水混凝土即為建築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之一。 能表現材料真實性,並帶著若有似無未完成感的清水混凝土,恰巧貼近崇尚天然樣貌的日本傳統建築特色,也對應了「利休灰」所闡述,簡樸且純粹的生活美學,往大了說,亦是開啟了日本現代建築之路。...
by editor | 8 月 3, 2020 | 居
↑內外質樸的神長官守矢史料館,為藤森照信躋身建築家之列的處女作。 從傳統的石基木造屋舍到現代建築,日本建築師企圖從材料、結構、形式,找出現代建築與自然之間的可能性。由日本建築史家藤森照信(Terunobu Fujimori)所提出的建築概念,是以現代工法為基礎,但堅持使用幾近原始的自然素材,例如未加刨修的樹木、茅草、泥土等來完成建築,希冀創造出與大自然巧妙融為一體的建築物。 跳脫常軌找到風格別具的表述...
by editor | 7 月 6, 2020 | 居
繼承現代主義精神的斯里蘭卡建築家傑弗里.巴瓦(Geoffrey Bawa,1919〜2003),師法建築大師柯比意的思維,卻讓現代建築加融合風土,開創出獨特的「熱帶現代主義建築」(Tropical Modernism),並影響了整個亞洲建築的發展,因此也被稱為「亞洲建築之父」。 斯里蘭卡走向世界的建築大師 巴瓦年輕時曾就讀於英國劍橋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原應成為律師。然而,在他27歲獨自踏上為期一年半的世界旅行之後,突然有了想要創作建築的欲望,於是在將近30歲時,索性重新前往英國學習建築。從此之後,巴瓦開啟了其大器晚成的建築創作生涯。...
by editor | 6 月 16, 2020 | 居
有人認為,日本建築觀念的形成深受其悲劇性命運的影響。自古以來,日本島國上的天災人禍不斷,除了戰亂所帶來的人為破壞,頻繁的地震、風災與火山威脅,影響日本建築師根深蒂固具有「生與滅」的輪迴思維。同時,日本建築師也更多地去思考自然和天人合一的議題。 其中,被稱為「負建築」或「弱建築」的隈研吾(Kengo Kuma),正是自建築素材上起手的自然建築師。他主張建築不必只是混凝土加上裝飾,而可以有輕盈的素材,使空間感更深刻地與大自然結合。儘管這樣的建築可能相對脆弱,或顯得稍縱即逝,卻回應了建築如同生物,具有生命周期的意涵。...
by editor | 5 月 21, 2020 | 居
隨著全球人口數量快速成長,以及環境的密集開發,從1980年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提出「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起,身處在高度能源損耗的建築界,也將之列入思索重點。關於空間體驗、材料應用與生活哲思的變革於焉展開。 然而,今日眾所推崇的綠建築並非一蹴而及,20世紀美國傳奇建築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正是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開創草原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