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建築】把自然帶回都市,從土地孵生建築

【學建築】把自然帶回都市,從土地孵生建築

不少人認為,21世紀的建築不該只是消耗能源,更要能自給自足。生於比利時、活躍於法國建築界的建築師文森・卡勒波特(Vincent Callebaut),以設計大型綠建築聞名,作品遍及全球,其位在菲律賓宿霧的作品「彩虹樹 RAINBOW TREE」,正溫柔地回應了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態關係。 靈感源於自然的超現實建築  綜觀卡勒波特從過去到現在的設計,一個個看似超現實且奇幻的建築,就如同建築師的生態理念種子,在世界各地將永續設計落成骨幹,深耕在地並持續發芽茁壯。...
【看世界】童心建築 大師幽默之作

【看世界】童心建築 大師幽默之作

建築反映著當代生活與價值,也反映當代美學的趨勢。從古至今有不少功能與趣味並重的建築,無論是充滿幽默感或是童心盎然,都具體地表達這些建築大師純真質樸的想望與態度,讓人在城市與建築中找到更多玩心與想像。 曲線是宇宙的浪漫起源 瞭望巴西的天際線,被譽為「建築界畢卡索」的巴西建築之父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以流線預言未來,以皇冠、餐盤、波浪等,形塑出前所未有的建築,他的建築是科幻之作,在許多電影場景裡經常出現。 1943年,尼邁耶首次獨立設計完成的波浪形聖方濟教堂(Igreja Sao Francisco de...
【學建築】建築詩作:阿爾巴羅‧西薩的美學起點

【學建築】建築詩作:阿爾巴羅‧西薩的美學起點

建築與自然如何共生?關於這個建築界的永恆課題,葡萄牙籍建築大師阿爾巴羅.西薩(Alvaro Siza Vieira)以畢生之作做出極佳詮釋,他於1992年獲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建築獎肯定,並在2012年摘下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西薩以其極簡優雅的建築語彙與地形緊密地連結,加上對地方、人文與歷史的尊重,其作品不受時代潮流的影響,始終散發著一種宏偉的生命力,深受全球建築人讚譽。 嵌入地景的無框張力 1933年出生,西薩在葡萄牙西北部海港波爾圖(Opato)附近成長,在高等藝術學院研習建築,爾後與他的導師Fernando...
【看世界】嵌入地景的經典建築

【看世界】嵌入地景的經典建築

1960年代至今,取法自然的建築風潮已成主流。建築大師們不僅是就地取材,與自然為善,更進一步,讓建築崁入地景,與環境融為一體。 人、建築和自然的共生 世界建築潮流經過不同時代的淬煉,受到現代主義思潮影響,走出了形式主義的框架,返歸到建築與空間的本質思考,對稱、圖騰、形象不再是設計建築的主流準則,建築師們反倒開始討論起環境,關於地形如何起伏、關於微氣候如何流動、或是關於建築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性……再加上人的使用者經驗,諸如配置、動線、住居等,不約而同呼應了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的建築哲學:「人、建築和自然的共生。」...
【學建築】建築師自宅開箱  空間是個人的延伸

【學建築】建築師自宅開箱 空間是個人的延伸

誠如義大利建築師Doriana Fuksas所云:「家是靈感的第一個來源。」一位建築師如何透過創造使過去與未來都變得更好,仔細探究他們所有思考的原點,就是從自己生活的家開始。 透過設計活化歷史建築 義大利建築師夫婦Massimiliano和Doriana Fuksas(Studio Fuksas創辦人)位在巴黎的家,是一棟興建於1800年代中期的磚石建築,與法國藝術領域有著深厚的聯繫,不僅曾為作家雨果的住所,很長一段時間亦曾是法國建築學院。「打開窗可見城市最古老的廣場,一幅美麗的風景就在家外。」Doriana Fuksas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