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9 月 22, 2021 | 愛閱讀
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正衝擊著所有人類,極端氣候致災的頻率越來越高,解方在何處?出路又在何方?長年以作品關注人類各面向困境的美國作家理查.鮑爾斯(Richard Powers),透過小說《樹冠上》傳遞了一個觀念:「若想在地球上永續永存,就必須與樹木結盟。」 在樹的生命中探尋自我 《樹冠上》的敘事結構宏大,情節引人入勝,全書以樹根起始,以樹籽為終結,傳遞了一份生命生生不息的底蘊基調。...
by editor | 9 月 13, 2021 | 樂
「英國家庭所購買的食物,有25%是浪費掉的。」 「全球有將近10億的營養不良人口,但美國家庭、零售商及食品服務業每年浪費掉的4千萬噸食物,卻足以餵飽他們每一個人。」 這些讓人看了驚心動魄的數據,來自於《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一書,由英國反食物浪費的運動人士特拉姆.史都華(Tristram Stuart)所揭露。國外的案例聽起來很遙遠,其實台灣現狀也相去不遠。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引述環保署統計資料:「台灣一年丟棄超過275萬噸糧食,足可讓26萬戶低收入戶吃20年。」...
by editor | 8 月 31, 2021 | 識冠德
近年根基營造陸續取得縣市政府的重大城市開發案,豐富營建實績之餘,興建過程更努力配合冠德企業集團之ESG永續發展目標,在符合各項環保法規的基礎下,積極制定減量目標,持續盤點營建廢棄物,期待未來能領銜營建產業實踐循環經濟,朝「綠色工程營造廠」目標邁進。 〈New Taipei〉新店寶高智慧產業園區...
by editor | 8 月 20, 2021 | 愛閱讀
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出版的《第六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AR6),指出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未來極可能在2040年前跨越1.5℃的升溫警戒線。 這是全球迫在眉睫的問題,且讓我們試想一個近未來可能發生的景象:2050年,地球上的人口數來到了100億,這意味著將有100億張嘴需要被餵養,100億個可供這些人居住的地方,屆時,我們需要有多少資源才能滿足這一切?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又該如何達到平衡? 面對明日世界的生態挑戰 美國作家、同時也是資深科普記者的查爾斯.曼恩(Charles C....
by editor | 8 月 19, 2021 | 居
不少人認為,21世紀的建築不該只是消耗能源,更要能自給自足。生於比利時、活躍於法國建築界的建築師文森・卡勒波特(Vincent Callebaut),以設計大型綠建築聞名,作品遍及全球,其位在菲律賓宿霧的作品「彩虹樹 RAINBOW TREE」,正溫柔地回應了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態關係。 靈感源於自然的超現實建築 綜觀卡勒波特從過去到現在的設計,一個個看似超現實且奇幻的建築,就如同建築師的生態理念種子,在世界各地將永續設計落成骨幹,深耕在地並持續發芽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