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台灣街道上,不少建築外觀看上去顯得髒汙,這是因為空氣中漂流的落塵、懸浮微粒等物質,隨著氣流與重力落在建築表面,隨著時間過去,下雨沖刷作用把這些落塵帶下,成為深色的汙流在外牆上沉積或流淌,尤其是女兒牆、外露梁、窗戶下緣、雨庇等處,用時下文青範的形容詞,可以說是建築物流下了眼淚、妝都花掉了!

當然藉由定期的外牆清洗,可保持外牆一定程度的乾淨,但如果依照環境狀況及外牆型態,謹慎選擇外牆材料及施工細部設計,可以大大降低建築物「流淚」的機會,同時也可降低維護的管理費用。

從外牆材料選擇先下手

如何讓建築物面妝不花?這可從外牆材料選擇及施工細部規劃來處理。

1.石材:使用於外牆的石材建議是花崗岩,其質地堅硬、耐酸鹼(抗腐蝕)、抗紫外線(耐日照)。而紋路較多變化的大理石,因其成分主要為碳酸鈣,不耐酸雨(硫化物與水作用形成),故建議使用於室內或較少接觸水氣的半戶外空間。

石材因有毛細孔使其吸水率高,所以須先做好單片石材的防汙處理,才開始進行安裝。其安裝施工法建議採用乾式施工法,可避免溼式施工法之石材與水泥沙漿接觸後的白華現象,而乾式施工的接合鐵件須採用不鏽鋼材質或防鏽處理。

2.磁磚:磁磚的種類及表面抗汙塗布方式繁多,但可從吸水率這特性來挑選,吸水率低的磁磚可降低汙垢的沉積,當然就減少汙染機會。不過磁磚都是採溼式施工法,其打底粉刷材料及黏著劑,若品質不佳則會產生磁磚脫落及白華現象,必須採用品質穩定的材料來控制。

3.鋁板及玻璃帷幕牆:鋁板及玻璃帷幕牆通常在工廠製作好元件進行單元組裝,再載運至工地安裝。這些材料都具有「非多孔材料」的特性,表面光滑,較不易堆積塵灰,不過會因靜電現象吸附顆粒較小之懸浮粒子,遇到雨垂流汙染下方構件,就需要靠細部設計手法處理,最重要的是面漆及填縫劑(矽利康)。

目前金屬面漆有兩種方式處理,一為粉底塗裝,一為氟碳烤漆。粉底塗裝建議使用於室內,而外牆部位需採用氟碳烤漆,其可耐酸鹼、紫外線,較不易老化。填縫劑為乾式施工必須材料,建議採用不含矽油的填縫劑,可避免日後矽油汙染板面。

4.洗石子:洗石子亦是外牆常見材料,這種材料會因石子顆粒大小造成間縫細卡汙,且有龜裂、吐鹼、脫落的情形,其有噴塗防護劑方式,但會造成色差及年限問題,一般洗石子還是採細部設計手法及定期清洗方式最佳。

細部設計減少髒汙流掛

在設計時如能避免容易引發汙染堆積於外牆物件等,將有助於降髒汙染集中的程度。外牆防汙的細部設計有下列幾種:

↑外露梁及構造頂面作外斜設計、及窗臺導水蓋板(箭頭處),並配合邊緣滴水線的設計(圈處),可避免汙水的吸附並促進排除。

1.遮蔽:環境中的汙染物多自上部沉降於建築表面,若是建築形態能在上部提供遮蔽,可減少汙染物直接接觸。因此設計足夠的遮簷,就形同大傘,不易淋到雨,也就不易汙染到牆面,例如斜屋頂延伸至建築外的屋簷及雨庇。

↑屋頂女兒牆頂面內斜,將汙水導致內側,避免外飾面汙染。

2.導水(泛水):適當的斜度有利於表面髒汙的排除,其可利用重力將汙水引導到牆面以外的範圍,藉由水切(滴水)滴落至非視覺焦點處(如屋頂花園女兒牆內側)。這些細部設計包含窗臺導水蓋板配合滴水線、外露梁頂面外斜配合滴水線、女兒牆頂面內斜。

↑石材柱弧形面轉折處設置金屬滴水板(圈處),避免柱立面汙染。

3.水切(滴水):建築物平底面的折角處,在上部汙水向下垂流時,因水的表面張力短暫的吸附在邊緣上,表面逐漸凝結成水滴,汙染了屋簷、板底、窗下。故應讓構造底面轉角收尖或設置導板、溝槽(一般水切間隔距或縫寬約二公分),避免水的吸附並促進水的排除。

↑石材包梁底面滴水線規劃模式(箭頭處)。

4.隔斷:通常構件接合處常有匯聚髒汙之疑慮,在見天遇雨處,應設計成間接與構造體連接,避免相互間的直接汙染,例如圍欄支柱藉由橫向欄杆與側牆接合。

↑規劃玻璃欄杆避免汙染陽臺板面,並於底部設置滴水線建立第二道防汙機制。

 

Text/葉旭原
Photo/冠德建設、根基營造

 

延伸閱讀:【建築大小事】建築之眼 窗的6個硬道理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