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12 月 2, 2024 | 愛閱讀
Foreword 紀州庵初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後被指定為市定古蹟;2011年,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落成,設有文創書店、演講空間及「風格茶館」,提供由文學名家設計的特色料理,再現百年前日式料理屋的風采。《文學.老屋.好料理》一書,記錄了作家們在紀州庵端上的私房菜,把文學放進烹飪中,談飲食、說軼事、念故人,品嘗的不只是美食,每一口咀嚼,皆是有滋有味的人生故事。 Text/封德屏(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暨《文訊》總編輯)...
by editor | 11 月 21, 2024 | 愛閱讀
新北三峽出身的林峻丞,返鄉創辦了甘樂文創,期許自己能「甘之如飴、樂在其中」。20年來,他將自身的生命經驗轉化為對社區教育與地方創生的實踐,串聯起產業、經濟、教育等多元面向,從工藝傳承到就業機會、從課輔陪伴到職能訓練,與在地共好共榮,形成不同的善循環。 從生命經驗到地方創生的啟程 林峻丞的成長路上,家庭艱辛與貴人幫助成為生命中的轉折點。他童年生活在家暴陰影之下,卻也因此對弱勢孩童處境有著深刻共鳴。於是,返鄉後,決定投身三峽的教育事業,期望能為孩子們帶來不同的人生選擇。...
by editor | 11 月 12, 2024 | 愛閱讀
Foreword 「在我的主持生涯中,遇過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人們,在我心中每個人都像寶藏一樣閃閃發光。」會演會唱會寫、主持功力也一流的曾寶儀,2022年開設Podcast節目《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她以澄淨洞澈的眼睛,分享關於覺醒的快樂與為此迎接的一個個挑戰;新書則記錄下都是這些年一步一步更靠近自己的體悟與練習,期許更多人明白:你是最懂得愛自己的那個人。(延伸閱讀:【日用好設計】曾寶儀的真愛好物5選) ...
by editor | 11 月 4, 2024 | 愛閱讀
Foreword 波麗路是台灣1930年代最著名的西餐廳,引領了喫茶店和風洋食的潮流,並掀起鐵板牛排的旋風,在當時是高級西餐代名詞,也是早期青年男女「相親」的熱門餐廳。從日治時期興業至今,歷經三代接班人,波麗路的飲食、裝飾及建築,於今皆具有重要文化象徵意義,其中與畫家顏雲連合作的室內裝潢風格,完整保留至今,2006年被指定為歷史建築。翻閱《百年波麗路》一書,在波麗路的歷史長廊中,我們彷彿能聽見過往的低語,回到衣香鬢影、優雅奢華的老台北,看見那份不曾褪色的風華,重溫昔日美好的回憶。 台灣畫家 打造2.0 波麗路室內空間...
by editor | 10 月 23, 2024 | 愛閱讀
從厭世少女邁入樂活中年的小說家郝譽翔,著作獲獎無數。旅行是她熱愛的求知方式,且不設限地雜讀好書,在文字的世界裡徜徉想像,讓閱讀成為人生路上最好的伴侶。 回首舊事憶城北 郝譽翔年幼自高雄北上搬遷至北投,即使現在已不住在當地,仍堅持自稱「北投人」。談到成長時期的這座溫泉小鎮,在地理與文化上與繁華市中心有明顯的區隔,特別是70年代起酒家產業衰落,讓這裡始終有一種邊陲的孤寂感。然而,隨著一步步離開故鄉的成長過程,她在內心中始終保有對北投的情感牽絆,這也成為了寫下《城北舊事》的契機。...
by editor | 10 月 15, 2024 | 愛閱讀
Foreword 「一輩子需要多少東西?」整理,這件事最難之處,在於「整理」之後,伴隨而來的是「捨棄」;什麼該留,什麼該捨,都是現在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所進行的一場又一場的對話。對此,文字工作者米果說:「可以開心揮手告別,是人生下半場必須學會的本事。」五年級生的她,提筆寫下《人生最難整理術》一書,就物件與人的關係、物件與記憶的關係,提出整理方法或概念,向我們展現,整理要趁早,越整理你就越自由。 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趨勢之下, 一個人的終老恐怕是必須面對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