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dmin | 7 月 18, 2019 | 識冠德, 居
為了不讓悲劇再次上演,台灣的耐震設計規範,其實也隨著國際建築結構的抗震研究的演進而不斷修訂,基本上抗震設計都會依循「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為指導原則,對於上部結構計算靜力與動力的分析,以及基礎所座落的土壤性質、液化程度判定等標準,都有明確的法規要求。因此只要是在921大地震之後設計的建案,無論是否有隔制震系統,只要符合新制的耐震設計規範,原則上都有良好的耐震力。 ...
by editor | 7 月 3, 2019 | 居
喜歡閱讀的人,可能都曾想像過要擁有一間自己的書房,空間不一定得大,偶爾亂七八糟的也沒關係,只要能讓人放心投入在書本的世界裡頭,三天三夜也不厭倦就行。本文精選10個,從廣闊像圖書館,到溫馨如小閣樓應有盡有,一窺閱讀與生活的巧妙連結。 Urban Cabin——迷你閱讀小屋 建築師Sam Jacob與汽車品牌MINI合作,為2017年的倫敦設計節催生出迷你的小屋,置身鬧區中探索生活與閱讀的嶄新形式。在書本堆疊似的外觀裡頭,是以暖橘色調為主的明亮氛圍,相鄰於居住空間的藏書區域與吊床,正是愜意閱讀的最佳象徵。...
by editor | 7 月 3, 2019 | 居
想像一個除非親抵山林或植物園,否則生活中看不見樹木的世界,在無節制的開發狀況底下,這是很有可能實現的未來。來自巴爾賽的藝術策展人Klaus Littmann為呼籲全民正視此一問題,目前正於奧地利克拉根福的沃爾特湖足球場,準備一項當地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共藝術裝置,而他的計畫是——將整座森林搬進足球場中央。 名為《For Forest:the Unending attraction of Nature》(森林:大自然的無限吸引力)的藝術想法,啟發自奧地利藝術家Max...
by editor | 6 月 25, 2019 | 居
清水模工法予人第一印象就是環保、質樸、內斂。 所謂「清水」,是以水泥漿流動性態體,透過設備灌漿於模板,經由水分吸收硬化的水合作用維持硬度,進而形成建物的結構。一旦完成拆模工序後不再進行表面其它裝飾,主要展現原始質樸的顏色為其特色,因此清水模的澆注作業完成後沒有修正的機會,對於營造工程來說是一大挑戰!...
by editor | 6 月 21, 2019 | 識冠德, 居
所謂BIM,根據根基營造葉旭原經理的解說,是一套可以應用在建築全生命周期的技術,包含規劃階段、配置(概念式設計)、基本及細部設計,例如:將樑、柱、牆板做出3D模型後交給營造施工(施工管理),以及處理營運、維護等複雜過程。 簡單說來,就是運用在建築物從無到有、使用、維護、營運的技術方法。 使用BIM修改建物平面圖,只要輸入數字或用滑鼠點擊,與平面圖相對應的立面圖和剖面圖即能同步修正,並將梁、柱、牆板的高、深、寬尺寸參數模組化,大大提高修正的精確度與速度。 段標/ BIM技術發展 建築品質有保障...
by editor | 6 月 18, 2019 | 居
來自布魯克林的藝術家暨設計師Fernando Mastrangelo在過去幾年來,持續在作品中反映地球的種種樣貌及型態,以鹽、沙與玻璃粉末等特殊材料,探索藝術、自然與生活之間的平衡點。而這次,他選擇在世界最著名的景點——紐約時代廣場,蓋一座名符其實的《Tiny House》。 這幢面積約175平方公尺的小房子是紐約設計展的展品之一,不僅是個結合沉浸式、互動式與感官式的空間,更詮釋出作品如何延續廢棄物品的生命週期,Fernan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