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8 月 16, 2022 | 行
那瑪夏是高雄市東北邊陲的原住民行政區,即早期所稱的三民鄉,2008年始以原住民語改名那瑪夏,境內原本的民族、民權、民生3個村也一併更名,民族改為南沙魯、民權改為瑪雅、民生改為達卡努瓦,高雄縣市合併後,那瑪夏鄉就成為今日的那瑪夏區。...
by editor | 7 月 16, 2022 | 行
晴空映照下的冬山河,像一條翠藍色的腰帶貫穿田野,搭乘扁扁的鴨母船浮泛在河道上,列車正好從鐵橋上慢行而過,緩緩地駛進以瓜棚藤蔓為意象的冬山車站,月臺上方的棚頂像是鼓著風、飄揚欲飛的風箏,呼應著宜蘭著名的風箏節,整體設計巧妙融入蘭陽平原地景。 第一座以觀光為訴求的鐵路車站 在台鐵一貫講求實用至上的建築標準下,宜蘭線上的冬山車站是少數迷人的存在。冬山鄉舊名「冬瓜山」,設計意象便以「瓜棚」為概念,喚醒在地人的共同記憶。...
by editor | 5 月 28, 2022 | 行
夜色籠罩的臺中車站,呈現出一種平行時空錯置的奇異美感,雙幅度起伏、宛若蝴蝶振翅飛舞的新站,像一朵透亮的蕈狀雲,溫柔地輕摟著一旁的二代舊站建築。日治時代建造的二代舊站乘載著許多台中人的記憶,巍峨的巴洛克式建築擁有洋式木構造銅板瓦屋頂、紅磚造的車站主體,在夜間投射的燈光下,沉澱著歲月洗禮後的美感。 全台唯一新舊站三代同堂的奇景...
by editor | 4 月 23, 2022 | 行
1913年竣工的新竹車站,是全台最古老的車站,同時也是國定古蹟。2020年新竹車站大改造,去除雜亂的招牌、凌亂的機車停靠區,恢復日治時代落成時期洗石子灰的外牆,聳立在玄關正上方鐘樓、哥德式融合巴洛克建築的外觀元素,更顯現出這座百年車站的雍容氣韻。 古蹟微改造,承載都市歷史情感再出發 新竹古稱「竹塹城」,清光緒年間台灣巡撫劉銘傳奏請興建台灣鐵路,北起大稻埕、南至新竹,為當時中國第一條載客鐵路。日治時期總督府實施都市規劃,拓寬道路之外,規劃新竹車站與迎曦門連成一線,成為新竹放射狀道路的起點,委由留學德國的建築師松崎萬長擔綱。...
by editor | 3 月 19, 2022 | 行
台灣有368個鄉鎮,沿途有上百座車站,這些運載著日常往來的車站,其中不少有特色的站體不但美成景點,周邊的人文歷史與當地特色更是值得細探品味。下個休息日,不妨跳上火車,來場超難忘的鐵道散策之旅,試著從不一樣的角度發現台灣之美。 第一站,我們來到台南市後壁區,始建於1903年的後壁車站,是台灣縱貫鐵道南線僅存的5座日式木造建築之一,因嘉南大地震導致站房崩塌,目前看到的車站建築重修於1943年。從站前租輛單車,就能沿著鐵道旁的田邊小徑漫遊有台灣糧倉之稱的後壁區,以及恍若時光倒流的菁寮老街。 恬靜迷人的日治時代美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