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書房】龍岡圖書館 享讀間見樹又見林

【走書房】龍岡圖書館 享讀間見樹又見林

當我們從中壢縣市道轉入巷弄,遙見錯落擺置著巨書的建築體,儼然向路人昭告:這裡就是遠近馳名的龍岡分館。接近西南隅時,發現它看起來像是一本即將翻開的書本,白色書封還鑲著活字印刷的相反文字,摘錄在地創作。若是從台貿公園一端抵達,會看到建築外觀是一條條的垂木,彷彿與周遭的榕樹氣根相互呼應。 借用藝術家崔永嬿對它的形容:「建築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閱讀的文本。」龍岡分館在我們尚未踏入圖書區之前,已然擴大了「閱讀」的定義。 建築師故鄉的圖書館...
【名人書房】吳明賢:醫者仁心,人文價值指引行醫路

【名人書房】吳明賢:醫者仁心,人文價值指引行醫路

走進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的辦公室,就看到牆上掛著一幅《心經》。吳院長解釋道,他認為人要安身立命,需要一個信仰,而《心經》就是他的信仰,掛起來,時時提點,時時提醒。 吳明賢憶述小時候,因為父母親工作繁重,寒暑假都會將他送到外婆家,而他的嬸婆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因此他有機會常到佛堂看《佛經》;他笑言長大後習醫,可能與此經歷有關,因為佛是要來解救人的。 醫學之關鍵在於「人」...
【識冠德】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  生活美學是一種選擇

【識冠德】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 生活美學是一種選擇

對於好感生活的想像,向來倡導人文美學的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從食、衣、住、行層次的生活細微面出發,也許是一場草地上的市集,或是一齣在地舞台劇,抑或閱讀一本好書,都能在一成不變的日子裡,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共感幸福元素,教人重新發現美好感動。 KINDOM 363:感受閱讀與空間的互動 位於北市松山區民權東路三段的「松山民權東公辦都更案」基地,冠德建設在開工前將這塊暫時性的綠地規劃為KINDOM...
【識冠德】根基共榮書房 人暖書香

【識冠德】根基共榮書房 人暖書香

「一本好書可以在瞬間睜開我們的雙眼,讓整座世界光亮起來。」丹麥作家安德森(C.K. Andersen)如此形容書籍之於心靈的滋養;「喜歡閱讀,等於將生活的寂寞時光轉換成巨大的享受時刻。」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Montesquieu)這般訴說關於閱讀的喜悅。人人都有閲讀的權利,但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有一大群東南亞外籍人士卻因為身處異鄉,而失去了閲讀的機會。 閱讀無國界,是最美好的交流...
【名人書房】萬冠麗、齊廷洹:惟有行動,才能守護台灣、改變世界

【名人書房】萬冠麗、齊廷洹:惟有行動,才能守護台灣、改變世界

《看見台灣》紀錄片帶來台灣美麗山河的磅礡影像,觸動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導演齊柏林,花上25年的時間,以空拍俯瞰的方式,記錄了台灣的土地、海岸線、人文景致,甚至大地創傷,提醒我們珍愛環境、永續經營。 《名人書房》到訪位於淡水得忌利士洋行後棟的「齊柏林空間」,訪問齊導長子齊廷洹,以及「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執行長萬冠麗,聊聊兩人對齊柏林的觀察,並暢談齊導的作品與信念。 影像拍的是環境,關懷的卻是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