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資訊告訴我們,這個世代不愛買書看書,出版產業面臨轉型等紛紜議論,身為出版、媒體、內容生產者之一,我也深刻認為「多讀點書!」在我們現今社會是很難推動的一件事情。被動式的閱讀不是真正的享受閱讀,但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中創造主動閱讀的意識進而享受閱讀的習慣,目前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短短旅居倫敦幾年期間,對於生活文化的一大觀察便是隨時隨地都有人在閱讀,月台上、車廂內、公園的草地上,獨自一人埋頭閱讀是日常不過的生活景象。當然隨著手機與網路的普及,這景象是有些的改變,而近期倫敦地鐵站開始出現了故事販賣機,這是由法國出版社Short Édition創辦人克里斯福Christophe Sibieude所推出的一項閱讀服務,有一天他站在一台零食自動販賣機前,他想著若是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度過等待的時間而不是吃零食打發,因此有了故事販賣機的想法,讓通勤族可以享受片刻的閱讀時光。故事販賣機可以自由選擇一分鐘、三分鐘或五分鐘的短篇故事,按下按鈕之後機器便會吐出長長一條猶如收據的列印紙,將各類的短篇小說或故事印製其中,因為只能選擇閱讀的時間長度而無法選擇故事類別,不知可讀到什麼樣的故事而也讓人心生期待,若是台北街頭可以出現這樣的機器,因該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曾經做過一個探究閱讀空間的專題,閱讀的空間我簡略地分為兩種,一種是眼睛與書的距離之間產生的空間,而另一種是在書本裡文字、語句與章節之間所創造出來的知識或想像空間,在這兩者狀態具備之下,閱讀真是一大享受。多數人認定閱讀空間的情境其實都很相似,燈光美氣氛佳幾乎是不變的道理,但喜愛閱讀應該是更不受空間限制的,當然我也認同空間氛圍很重要,除了家中書房之外,要在一座城市裡面找到適合閱讀的空間並非容易之事,專為閱讀體驗而設計的空間應不缺,少的是在我們的生活文化之中沒有閱讀的習慣。設計感強烈的書店、高質感的咖啡店、建築大師的圖書館……往往引來朝聖的人潮,拍拍照打個卡已是與閱讀文化最近的距離了,而閱讀的人只是畫面中的限量風景!

 

看過許多國內外名師設計的居家空間,我特別細究書房或書櫃的設計,書牆上的選書、書房的選品或家具等……其實都看得出屋主對於閱讀這件事情的喜好與習性,這往往比客廳擺放的高價藝術品似乎更能透露些什麼。其實說這麼多並非想鼓勵閱讀文化,只是當閱讀成為每日的習慣,不須主動與人交流或溝通,只需專注爬梳文字奧義,開始有了知識的累積,我們分享、交流與溝通,閱讀的價值與意義也隨之產生,而這也是所謂的閱讀美妙之處,期待我們的閱讀文化可以隨處隨地的自在展開。

 

文/林佳育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