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波麗路是台灣1930年代最著名的西餐廳,引領了喫茶店和風洋食的潮流,並掀起鐵板牛排的旋風,在當時是高級西餐代名詞,也是早期青年男女「相親」的熱門餐廳。從日治時期興業至今,歷經三代接班人,波麗路的飲食、裝飾及建築,於今皆具有重要文化象徵意義,其中與畫家顏雲連合作的室內裝潢風格,完整保留至今,2006年被指定為歷史建築。翻閱《百年波麗路》一書,在波麗路的歷史長廊中,我們彷彿能聽見過往的低語,回到衣香鬢影、優雅奢華的老台北,看見那份不曾褪色的風華,重溫昔日美好的回憶。


 

台灣畫家 打造2.0 波麗路室內空間

波麗路餐廳於昭和9年(1934)開業之時,由創辦人廖水來先生委託日籍畫家兼設計師鈴木洋平為餐廳設計室內空間;1947年再邀請國內第一代本土畫家顏雲連先生共同參與餐廳第二代的室內設計工作。

從餐廳興修沿革得知,前落建物結構體未受水災而毀損,初步研判應為始建構造,然室內裝修興建時間,研判應為1947年由顏雲連先生第一次所執行之作品;後落建物結構體毀損於1959年8月7日水災,並於1960年重建,故初步研判,應為第二次執行室內裝修工作,創作時間應落於1960至1963年間。

 

光復初期 室內設計拓荒期

波麗路室內裝飾的現況,大致完成於台灣光復初期,那時,室內設計正處於拓荒期。

40至60年代的室內設計,因大環境尚未成熟,且因設計案量有限及大眾的觀念尚未普及化,室內裝潢僅是一種概念而已,室內裝潢多以商業空間為主,因此因應商業需求產生的室內設計師,一般多由純藝術的畫家、雕塑家、工藝匠師或廣告看版畫家等兼職或轉業。因此當時室內設計多充滿藝術感,此一階段堪稱室內設計史上「藝術家時期」,這時期的室內設計師是台灣室內設計史的拓荒者。

1946年顏雲連先生自上海回到台灣,隨即受到波麗路餐廳廖水來先生邀請,負責餐廳內室內改裝設計工作。早在1934年創立時,波麗路的室內裝修設計就出自顏雲連先生設計啟蒙老師,著名日籍畫家、設計師鈴木洋平先生之手,透過這樣的機緣,廖水來先生在第二次裝修空間時,認為顏雲連先生是擔任室內裝修設計的不二人選。

 

前衛的裝修設計 獨領風潮

 民生西路312號及314號波麗路餐廳現況呈現的室內裝修,係1947年裝修改造的,前衛的室內設計風格,不論是抽象造型、立體與多元材料運用及藝術與空間結合等設計手法引領一代風騷,顏雲連先生更因波麗路餐廳一炮而紅,成台北地區首要室內設計師。

波麗路餐廳所具有的建築特色,在於室內裝修所運用的造型語彙、材料及空間氛圍,不同區域各有不同空間氣氛及代表意義,且以不同造型元素來塑造出其代表的空間感,其中室內設計及沙龍文化氛圍是本棟建築物被指定為歷史建築的重要關鍵。

 (本文節錄自《百年波麗路》,出色文化出版)

 

《百年波麗路》
作者:李東明
出版社:出色文化

 

Editor/小島與松
Photo/出色文化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