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功夫皇帝」形象深植人心的國際巨星李連杰,鎂光燈下,他是《笑傲江湖》裡的令狐冲、《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螢光幕後,歷經生死交關、疾病纏身、投身公益,最終在佛法中叩問生命、追尋自我。《名人書房》第六季首位重量級書房主人,他的根本追問:我是誰?集結25年的實踐與修行的旅程分享,帶你認識不一樣的李連杰。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人生階段
李連杰8歲習武,進入武術學校,青少年時期是專業運動員,1975年開始,連續得到5年的全中國武術大賽冠軍,進而有機緣獲選為電影演員並享譽國際,開展了一連串精采的人生歷程。
「1997年爆發一場亞洲金融風暴,正好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突然意識到快樂這件事到底怎麼定義?那時候無意中看到了這個《西藏生死書》,是在說藏傳佛教認為人如果感到痛苦,就去找到快樂的方法,那他到底找著什麼了呢?所以我就去追尋,一走就走了很多年,走到現在。」
李連杰說自己是個很喜歡往裡看的人,他喜愛思考,也經常思考:我要如何超越自己?又如何超越生與死呢?帶著這些問題,李連杰在事業正值巔峰的1998年皈依藏傳佛教,多次遠赴青海、不丹、印度與尼泊爾等地,親炙上師學習,並閉關修行。
回想2004這一年,李連杰形容是從小我到大我的階段。他於馬爾地夫遭遇南亞海嘯,同年因拍攝《霍元甲》摔傷,以及在青海發生嚴重高山症等,一年內經歷3次生死交關,深刻體驗到人生無常、行善須及時,決定投身公益慈善事業,於2007年創辦「壹基金」,創造一個人人皆可參與的公益平台;到了2011年,「壹基金」更交給社會及企業家共同管理,成為獨立運作、公開透明的公募基金會。
2010年被誤診有癌症、之後確認是罹患甲狀腺亢進,李連杰以正念面對健康危機。他說,紅塵一趟,人光著身子來的,最終也是什麼都帶不走,但心能創造萬物,原來,只要你想就可以飛翔。於是,走到花甲之年的李連杰,思考25年來佛法修持的心路,出版了首部著作《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與有緣人分享他一路上追索超越生死的自在境界。
依法指引聞思修,體悟何謂生死
「我們身體像一個手機,我稱肉體為硬件,那裡面的軟件,就是雲端的一個卡片。所以手機壞了,我就換個手機,我們每個人都換了好多部,但是每一次軟件download回來,都記得清清楚楚,比如5歲沒人教就是鋼琴天才,他可能是帶著前世的記憶和習氣回來。」李連杰視輪迴為正常,如果人不只有此生,而是有前生與來世,那這場生命的意義在哪裡?
中國古代的文獻《繫辭傳》裡頭記載:「一陰一陽之謂道。」在習武過程中,李連杰也學了道家的太極。道,就是宇宙運行的法則,沒有絕對的黑,也不存在絕對的白,而且太極是轉動的,隨時都在變化,所以瞭解「相對的真相」非常重要,否則我們會被固有的、單一的思惟給限制住。通透世間眼見的一切都是相對且循環的,排解了李連杰心中的許多窒礙,但同時也困惑於這樣的思考模式,無法超越到無極,日後他才在佛教中找到解方。
李連杰說自己學了佛法以後,看待世間萬物不再是180度的寬度,而是360度的從容自如。有一回與聖嚴法師聊天,他問法師這個整天洗腎多痛苦,結果聖嚴法師回答:我很痛,但不苦,痛是硬件,苦是軟件,因為他在那個軟件裡,已經系統學習了所有的智慧,理解了苦的根本,改變不了痛,那就改變那個苦。
「釋迦牟尼說,我已經找到成佛的方法,你具備同樣的東西,只是你沒找到,我告訴你84,000個方法,只要用適合你的那一種,你就成為佛,最後你和我都是平等的,這個是無神論的一種概念。」接觸藏傳佛教之後,李連杰認為它闡述了一個平等的狀態,也讓他明白,心是可以改變的,而且每個人都可以有這個天賦,透過「四加行」入門,經出離、慈悲心、證悟等佛法修行,認識無常、活在當下、珍惜擁有,真切感受生命經驗,才是一生所求。
▍李連杰推薦書單:
◎李連杰《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
◎聖嚴法師《心的經典:心經新釋》
◎詠給.明就仁波切、艾瑞克.史旺森《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名人書房》李連杰:叩問生命尋本我,追尋超越生死的珍貴旅程
▍《名人書房》節目資訊
▸ 5/3起 每周五 22 : 00《名人書房》YouTube、 Yahoo TV、愛奇藝
▸ 5/4起 每周六 20:00 華視教育台(周日 20:00重播)
▸ 5/5起 每周日 11:00 東風衛視台
▸ 5/5起 每周日 22:00 人間衛視台(隔周六08:00、14:00 重播)
▍《名人書房》社群
▸ YT
▸ FB
▸ IG
▸ Podcast
▍重溫《名人書房》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
第五季
特別篇
Text/Y.S
Photo/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