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建築】MVRDV的阿姆斯特丹樂高建築奇想

【學建築】MVRDV的阿姆斯特丹樂高建築奇想

猶記得好萊塢科幻電影《全面啟動》,透過一層又一層的夢境解析,將時空解構抽絲剝繭,透析出生命的純粹質地。在全球各大頂尖風格城市打造指標建築的荷蘭建築團隊MVRDV,於荷蘭阿姆斯特丹Zuidas社區裡打造的「Valley」,巧妙地透過3座塔樓的串聯與解構,形塑出宛如低解析網格的生活空間,並同時由公共開放空間共享綠意,獲Emporis地產資料庫評選為「當代最佳的新摩天大樓」。 結構與解構的超前衛綠景建築...
【學設計】穿堂風格局,漏財還是通風?

【學設計】穿堂風格局,漏財還是通風?

Foreword 自古即有堪輿之術,「堪輿」二字指的就是宅邸的坐向與周邊環境關係性的統稱,包含了地勢、山系、水紋等探討。風水之說長久以來影響著華人對空間設計的看法,這門學問,簡而言之就是古時的「室內設計學」。然而,今日的住宅格局、空間都與古時大相逕庭,究竟要如何以現代科學眼光看待居家風水禁忌?又該怎麼運用空間設計手法,才能更符合現代觀的風水?  ...
【Glocalization】台灣工藝進化之道 傳統的融合與創新

【Glocalization】台灣工藝進化之道 傳統的融合與創新

現代人追求住宅的生活品味,對家具選用自是講究,若是偏好帶有設計感的線條,過去多有崇尚國外品牌的迷思。不過,隨著愈來愈多年輕人投入家具工藝,他們不是只有做家具,更將在地傳統融入家具製作,將文化符碼轉譯成符合現代人生活需求的當代樣貌,製作出契合在地生活型態的美好作品。 路力家器具:延續先人智慧 打磨經典再進化...
【學建築】緣側設計 連通內外的靜思角落

【學建築】緣側設計 連通內外的靜思角落

如果經常看日劇的話,應該對於日式老建築的「緣側」(えんがわ)不陌生,它在日語的意思為「屋檐下的架空廊」,指的是設計在房子外圍的走廊,是房子與中庭的過渡帶,大多為朝向中庭的位置。這樣的區塊讓人們可以隨意席地而坐喝一杯,也能是談笑小憩的愜意空間,日夜晴雨都充滿不同的魅力。 打破空間的疆界概念 日本設計師黑川紀章將緣側定義為「灰」空間,是介乎內與外的第三域。這一項日式傳統獨有的建築元素,透過日本甚至西方當代建築師的重新詮釋融入作品之中,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精采表現。...
【Glocalization】台灣新建築:橫山書法藝術館 伏流自然地景的詩意

【Glocalization】台灣新建築:橫山書法藝術館 伏流自然地景的詩意

科技的進步,讓城市儼然成為全球頂尖建築的實驗競技場,不過比起炫技,這塊土地上許多當代建築師更加著重融入環境、連結在地,對環境產生正向的「擾動」,建築不再是生態殺手,而是把人帶回自然的媒介,回歸共好本質,是為台灣新建築的另一觀點。  以書法元素為靈感打造的禪境...
【學建築】對角線設計 減壓空間美學

【學建築】對角線設計 減壓空間美學

人的內在與外在環境牽連相動,一棟房子是否設計良好肯定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一棟房子內部的窗戶、廊道、隔間等位置,不只是牽涉到生活機能的分配,更是決定了人們如何互動、如何面向自然,更是以及如何生活的重點。 在室內設計中,為了讓有限室內面積看起來更加開闊,最有效的作法就是讓視線的伸展距離達到最大,其手法是利用開放設計,或是通透材質隔間,讓視覺可以貫穿空間的對角線,以達到放大空間的效果。開放設計中所強調的「對角線」思維不只適用都市大樓住宅,在自建宅的設計上也可融入觀念,得到全然不同的成效。 創造最大對角線,視野無極限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