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從樹木移植學習到的一堂課
早期工程建設追求技術精進、建築物的雄偉富麗,導致人們生活在水泥叢林中的景象。近年來,全球暖化日趨嚴重、天然災害頻傳,因此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在建設期間所進行的樹木移植,也以另一種視角看待,不再一味與大自然爭地,試圖以共存的方式替代之。
什麼是3D建築資訊模型?
根基營造於2006年首度接觸3D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2009年成立「BIM中心」,以結構技師、建築師、土木技師、室內設計師等成員組成,進行相關培訓和研發,並開始將技術實際運用在案場。到底什麼是BIM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迎向未來世界!2119年的飯店樣貌預測
全球飯店業領導品牌希爾頓集團日前迎接了100周年慶!慶祝生日的同時,他們同步發出了對未來飯店業的預測報告書,預測了一百年後2119年的飯店樣貌。這份報告由各領域專家一同參與,包含永續生態、創新、設計、人類關係與營養學等等,揭示了先進的科技與氣候變遷,會如何影響未來的飯店業。
全球最繽紛Airbnb在這!質感黃銅燈具、翡翠綠磁磚 特搜四間國外旅宿
當傳統飯店已經無法滿足全球旅者,越來越多住宿新選擇紛紛露出檯面,其中成功創造新商業模式的airbnb不但為房東找到新副業,更成為獵奇旅者的首選。Airbnb上各式迥異風格的住宿,讓你一邊旅行,一邊滿足對「家」的想像。或許現階段還無法把「家」設計成你夢想的樣子,不妨下次旅途中先上airbnb尋寶,一圓你的設計魂。
時代廣場出現神秘小屋?藝術家Fernando Mastrangelo永續建築探討設計未來
來自布魯克林的藝術家暨設計師Fernando Mastrangelo在過去幾年來,持續在作品中反映地球的種種樣貌及型態,以鹽、沙與玻璃粉末等特殊材料,探索藝術、自然與生活之間的平衡點。而這次,他選擇在世界最著名的景點——紐約時代廣場,蓋一座名符其實的《Tiny House》。
巨擘留下的世間美好 建築大師貝聿銘亞洲經典作品回顧
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以102歲高齡於今年5月辭世,這位獲獎無數的當代建築大師,出自於他手筆的眾多經典作品,有不少是建築迷津津樂道、並列為此生必訪的景點,像是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克里夫蘭搖滾名人堂博物館等等。
什麼都能DIY!亞馬遜教你如何8小時蓋好一間小套房
網路的無遠弗屆,近年來已經提升至甚麼都有可能的境界,尤其是網路購物的可能性,更令人驚嘆,什麼都能買,什麼都不奇怪。而最近,世界電商龍頭亞馬遜更推出了一個「可以自己蓋的房子」,證明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騎出不同的生活方式-法國 Cyclik 竹製自行車
近年來,為了因應環保,以自行車取代交通工具的人越來越多,台灣也越來越多人關注與自行車相關的設計,但除了以此為考量之外,自行車本就又有一群熱衷的發燒友,關注於自行車的性能、材質、舒適度以及與之相關的一切。近期,法國便有一個自行車品牌Cyclik,將自行車結合大自然的給予,打造了一系列由「竹製」的自行車,將環保與設計完整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