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Glocalization】歐洲邊陲城市的文藝創生
在全球化的時代,即使是先進國家的邊陲地域,也難以從貧富差距擴大與青年就業所造成的問題中脫身。而在歐洲各地成功的城市創生案例中,種種在地化的產官學合作模式,再藉由文化與藝術的能量重新凝聚地方活力,以全新眼光找尋以往未曾發現的價值,創造活絡生機。 法國:以文化藝術為策略的振興方案...
【看人物】李靜敏:美好生活關鍵,是我們與人事物的平衡
Profile 李靜敏 僕人建築空間整合負責人,對於大自然的孺慕之情,反映在他的設計觀,在垂直、水平軸線的變化中,有令人愉悅的陽光、空氣、水,間或穿梭著藝術與人文的布局,延伸出「自然、人文、藝術、平民化」四大理念,引領團隊建築一個又一個屬於人們的安心居所。...
【名人書房】姚仁祿:創意思考,找到一條新的路徑
身兼知名建築設計師、媒體人、作家等多重身分的姚仁祿,在訪問當天帶著製作團隊在他一手設計的自家辦公室「大小創意齋」裡遊走,仔細介紹著每份擺設的用意。...
【看人物】李靜敏:空間由人創造,也塑造了你的生活方式
Profile 李靜敏 僕人建築空間整合負責人,對於大自然的孺慕之情,反映在他的設計觀,在垂直、水平軸線的變化中,有令人愉悅的陽光、空氣、水,間或穿梭著藝術與人文的布局,延伸出「自然、人文、藝術、平民化」四大理念,引領團隊建築一個又一個屬於人們的安心居所。...
【Glocalization】老宅第裡的法國味:CEO 1950總裁藝文空間
在台灣,法式料理對多數人而言,仍是相對正式與講究的用餐選擇之一,部分饕客對於法國菜的浪漫想像,如身處歐式宮殿般古典空間裡用餐的情境雖難以複製,但如今有更多餐廳透過老屋新生,結合法國菜優雅的姿態,重現老宅往昔的恢宏與榮光,也讓法國菜與台灣在地元素串起更多連結與想像。...
【學建築】緣側設計 連通內外的靜思角落
如果經常看日劇的話,應該對於日式老建築的「緣側」(えんがわ)不陌生,它在日語的意思為「屋檐下的架空廊」,指的是設計在房子外圍的走廊,是房子與中庭的過渡帶,大多為朝向中庭的位置。這樣的區塊讓人們可以隨意席地而坐喝一杯,也能是談笑小憩的愜意空間,日夜晴雨都充滿不同的魅力。 打破空間的疆界概念...
【Glocalization】地方創生私房漫旅:漫遊關山小鎮的歲月靜好
台東關山坐落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自日治時期以來就是縱谷南區的行政中心,也是日式移民村,整齊的街道、完善的公共設施,在當時非常繁榮。時至今日,因人口外移與高齡化,關山逐漸失去光環及活力,成為全台人口最少的東台灣小鎮。...
【Glocalization】走進日本島嶼藝術祭 看見藝術也認識地方(下)
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Karl Popper)曾說:「不存在人類的歷史,存在的是人類生活方方面面的歷史。」透過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瀨戶內海藝術祭等舉世知名日本地方創生的成功案例,正能細細吟味曾經失落的鄉里,如何從平凡中淬煉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延伸閱讀:走進日本島嶼藝術祭...
【Glocalization】台灣新建築:橫山書法藝術館 伏流自然地景的詩意
科技的進步,讓城市儼然成為全球頂尖建築的實驗競技場,不過比起炫技,這塊土地上許多當代建築師更加著重融入環境、連結在地,對環境產生正向的「擾動」,建築不再是生態殺手,而是把人帶回自然的媒介,回歸共好本質,是為台灣新建築的另一觀點。 以書法元素為靈感打造的禪境...
【名人書房】郭強生:每一次的創作都是穿透未知
近年屢獲文學獎項肯定的知名作家郭強生,他的代表作《何不認真來悲傷》,是不少《名人書房》嘉賓推薦的愛書。今集我們邀請了他前來,回望長達40年的創作生涯,郭強生始終堅持不忘初心,以寫作穿透未知,回應對於生命的疑問與追尋。 經歷造就契機 用生命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