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樹木移植學習到的一堂課

早期工程建設追求技術精進、建築物的雄偉富麗,導致人們生活在水泥叢林中的景象。近年來,全球暖化日趨嚴重、天然災害頻傳,因此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在建設期間所進行的樹木移植,也以另一種視角看待,不再一味與大自然爭地,試圖以共存的方式替代之。

政治歸政治,建築歸建築? 伊朗團隊用設計探索建築如何參與政治

如果說政治歸政治,建築歸建築,想必伊朗人不一定會同意,至少參加2019年由建築雜誌《eVolo》舉辦的高樓大廈設計競賽的這組伊朗團隊絕對不會同意,因為他們正利用了這次競賽,傳達了他們對於去年中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的想法:一座高達560公尺,比台北101還高出52公尺的水上樂園,包藏一座超大型的加密貨幣(如:比特幣)礦廠。

【專題企劃】生活美感養成術—從選擇日常的生活物件開始練習| 理想中的美感生活提案

談到美感,許多人會覺得太過高深,彷彿自己跟美感兩字完全搆不上邊。不過仔細觀察,所謂的美感是每個人每天都在表現的「東西」。的確,要了解一個人的美感與品味,最容易的方式,即是從日常生活所使用的物件去探究。越是自然存在於生活中,越是不著痕跡地透露著秘密。不論是吃飯、沖咖啡、穿著、配件等,好好選擇陪伴我們日常的生活物件,正是養成美感最佳的方式。

保守或創新?法國廣邀全球建築師重建巴黎聖母院尖頂

4月15日,巴黎聖母院驚傳陷入漫天大火,在幾個小時的延燒下,雖然包含兩座鐘樓在內的主體建築,還有著名的玫瑰花窗得以保留,但木材構建的尖塔屋頂無法倖免於難,在這場災難中被徹底摧毀。法國政府在這場可怕的悲劇發生後,隨即發布一項重建聖母院尖頂的國際性競賽,藉由廣邀全球有志的建築好手共襄盛舉,企圖在5年內還給法國人一座更美麗的聖母院教堂。